![](https://images.sohu.com/ccc.gif) |
|
2010年桂林市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分布图
除个体诊所外,其他社会办医不限制法定代表身份
120与110、119、122等实现应急联动
全市建设3—4个三级综合医疗机构
城区常住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100
% 人口数在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可另设卫生室或诊所
本报讯(记者支荣通讯员伍林柏)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引入市场机制,适当放开医疗市场;120与110、119、122等实现应急联动;5—10年内,桂林人均期望寿命将达到75—76岁;全市保留2—3所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刚刚通过市政府评审的《桂林市区域卫生规划》广受社会关注,它为桂林市未来10年卫生事业发展绘就了蓝图。昨日,记者走访有关部门,对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规划解读 引入市场机制,适当放开医疗市场
内容: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引入市场机制,适当放开医疗市场,包括医院、门诊部、社区卫生服务点、个体诊所;在区域规划范围内,除个体诊所法人代表有特殊要求外,其他社会办医不限制法定代表人身份。
解读:目前,我市现有城乡医疗资源整体存量基本满足全市基本医疗需求,但市属部分医疗资源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它们完全可以向社区卫生服务和特需医疗服务拓展市场。最重要的是,我市现在医疗机构性质普遍单一,没能形成市场竞争格局,所以说,对这些医疗资源增量部分要积极培育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进入市场。
适当放开医疗市场是否会加剧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卫生局指出,《规划》里面的这一措施正是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而出台的,起到优化和合理配置现有卫生资源的作用,突出卫生事业公益性。
今后将形成以基本医疗服务为基础,特需医疗服务为补充,公立与非公立相结合,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地满足区域内各种医疗卫生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体是,在《规划》期间内,全市保留2—3所公立综合医疗机构和1所公立二级传染病院及若干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其他医疗保健机构均可引进社会资金,通过兼并、联合、股份等形式实行改组改制,建成营利性机构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而老百姓所关心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将更多是由政府来投资和出资购买。
桂林人均期望寿命增加0.5 —1.5岁,将达到75—76岁
内容:平均期望寿命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0.5—1.5岁。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5%,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以2000年为基数,分别下降1/4和1/5。
解读:居民期望寿命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市居民平均寿命明显提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均寿命为74.5岁,比1990年的73.3岁增加了1.2岁。其中,男性71.8岁,女性77.6岁。此外,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为55.31/10万,婴儿死亡率为11.97‰。 120与110、119、122等实现应急联动
内容:健全并完善市、县两级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医疗急救体系和110、119、122等相关应急部门联动,使全市紧急医疗求援网络覆盖率达100%。
解读:目前,120担负着我市城区71万居住人口和外来务工及旅游人员的医疗急救保障。所辖12县也分别建成以县医院急诊科为中心的医疗救治网络,但是,各县设立的120急救中心挂靠在县医院,尚未形成纵横衔接的急救网络,市级120系统也尚未与县级紧急救援联网。
另外,随着城镇经济发展、交通发达和人口流动的增加,使得交通事故和意外损伤等呈上升趋势,紧急医疗救助的需求量增大,同时,应急联动也有利于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因此,《规划》列出,2010年,初步建立起市、县、乡三级医疗救援体系和110、119、122等相关部门联动的紧急医疗救助体系。
城区常住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
内容:居民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的普及率达80%以上,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率达50%,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西部省份的先进水平。
解读:我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比较健全,共有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9个服务站,分别分布在4个城区内,覆盖率达65%以上,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还不完善,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其六位一体的功能也尚未全面实现。如当前我市患慢性非传染病的市民越来越多,其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老龄人口疾病的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日渐突出,而社区卫生机构恰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因此,《规划》特别要求,提高常住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100
%内容:加强并完善县、乡、村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县乡两级医疗机构等级建设达标率达100%,甲级村卫生所达标率达7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100%。
解读:现有城区医疗资源基本饱和,但农村居民所享受的医疗资源比较紧缺,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乡镇卫生院现有的卫生资源在人、财、物的配备上,仍存在着与其担任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多重角色不相适应的现象,农村卫生条件还是相对薄弱的。
目前,“新农合”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今年,我市在去年兴安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新增了龙胜、灵川等四个县,目前,新农合覆盖人口突破100万,以往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在“新农合”试点县正逐渐改变,同时,随着农民看病的人次多,也促进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因此,《规划》要求,未来10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口达100%。
此外,为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建设,《规划》要求,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一个卫生所(室),但边远山区、居民居住分散、步行1小时以上才能到达村卫生所的自然村或人口数在3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可另设卫生室和诊所。
全市建设3—4个三级综合医疗机构
内容:全市建设3—4所三级综合医疗机构,12个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区医疗机构病床平均使用率没有超过85以前,城区内原则上不新增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疗机构。
解读:在市区,我市有三级医院8个,二级医院5个。据市卫生局介绍,总体来看,我市城区医疗资源、医疗市场高度集中,卫生资源存量布局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资源紧缺和浪费现象并存等现象依然存在。
因此,《规划》立足区域内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对卫生资源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从2005年起,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设置独立的医疗机构,对现有的企事业医疗机构,逐步与企事业单位剥离。规划期内,政府不再投资新建疗养院。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方面,全市要按3—5万人口设一个中心,按服务人口0.5—1.5万人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规划》还要求,创造条件组建医院企业联合医疗集团,利用桂林医药产业集团的优势,将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联合组建成集团实行一体化管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