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如果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继续像当前这般迅猛增长,承受调节压力的不仅是欧洲——中国自身也必须采取对策,通货膨胀的风险正在加剧。汉堡亚洲研究所副所长玛戈·许勒尔认为,中国领导人会采取比以往更有力的手段调控中国经济。 以下是许勒尔女士日前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的访谈要点:
问:许勒尔女士,中国经济增长了11.3%,这个数字可信吗?
答:我们可以把这作为依据,因为中国政府刚刚调整了统计方法,将小型私企和服务业等新领域也计算在内。
问:政府该如何应对?
答:中国央行7月初制定了更严格的放贷条件,并上调了存款储备金率。这样一来部分货币被从流通环节中抽了出来。我们估计,政府会通过直接干预来加大个别行业贷款的难度。为提高贷款的成本,利率也有可能进一步上调。但这些措施并不足以影响国企。
问:过高的经济增长率蕴含哪些风险?
答:危险在于通货膨胀。当工业产能迅速扩大或对房地产的需求增加时,原材料、能源和物流资源就变得紧俏。这终将导致产品零售价上涨。
问: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创造就业岗位来确保稳定,高物价是否会破坏稳定?
答:这绝对有可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个问题。中国经济以不同的速度增长。一些地区产能过剩,而其他地区又必须创造就业岗位。将其统合为一体是非常难的。
问:如此说来,经济增长的余地还很大?
答:当然,增长还会持续。但先决条件是加强国内市场的整合。当前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基于出口。扩大内需会使经济增长更稳健,并减少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农村地区还蕴藏着许多尚未被充分利用的增长潜力。
问:现在许多人再次要求中国让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会带来什么后果?
答:显然,固定汇率为中国的经济成就做出了贡献。美国人指望靠人民币升值来改善本国的贸易收支平衡。我对此表示怀疑。许多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必须大幅提高才会产生一定抑制出口的效果。即便如此,美国工业在有争执的领域也不会更有竞争力。中国必然会以其他策略来保持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