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桥折柳、断桥残雪、津桥晓月……这些充满古韵的图画无不与桥相关———当磁悬浮列车即将以时速400多公里连起两座相距200公里的城市,当越来越多钢筋水泥的大桥不仅仅跨过江河,也跨过大海,创造出“两小时经济圈”的崭新生产力和生活方式,那些在“旧游莺燕”的时代,曾经与流水、人家和杨柳绿荫相伴,织出唐诗宋词的古桥,却正一天天退出当代生活的现场:7月23日,福建泉州昔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见证、始建于南宋的顺济桥在洪水中轰然倒塌,这是一个偶然,却也是一个必然———在缺乏维护资金、在河床被采砂机淘空的时候,一阵大雨就能冲倒一座古桥。 倒下的还有漳州江东桥、景宁白鹤廊桥……
一种与桥梁精神截然相悖的断裂正在发生,那些中国古代关于连接和跨越的智慧,那些与小桥有关的生活场景,正与古桥一同消失。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陈怡实习生彭莉莉
还有多少古桥藏在深山僻野中!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桥梁专家罗关洲对顺济桥坍塌表示非常惋惜。他说自己去年到泉州时还给这座桥拍过照片,“当时已经岌岌可危了”。但在他看来,尽快摸清全国古桥数量和质量的家底,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更应该成为相关部门的当务之急。
罗关洲认为,顺济桥在当代的被忽视也许可以作为一个代表,而中国总共有多少需要保护的古桥,目前还缺少一个确切的统计。许多地方只知道闻名的古桥,而藏匿在深山僻野的珍贵古桥往往无人知晓,就这样任凭风吹雨打、自行损坏直到消失。我国中等以上城市中现在保存的古桥已十分稀少,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展开,农村中大量古桥可能面临更快速的消失。
古画中的超时代桥梁被找到了
我国现代桥梁先驱茅以升曾作过一个预言:“中国古代可能存在超时代的桥梁科技。”这一想法的依据是他在唐、宋古画上见到的椭圆形拱和近似悬链线拱的古桥。当时茅以升认为,虽然画家有可能是按照美学的视角创造了这类古桥,但也可能真实世界里就有此类桥。但世界上形成悬链线拱桥梁这一先进的桥梁科技理论要到1950年代,中国也是在那时从国外引进了这一先进技术和科学理论。这样的桥梁如果真的是出现在中国古代,那就堪称是超时代的创造。
茅以升没能在真实世界里找到的古桥,1990年代初,被罗关洲找到了!他先在绍兴新昌县山区发现了建于明代的悬链线拱桥———迎春桥,后又在浙江嵊州发现了建于道光年间的玉成桥这两座准悬链线拱桥。至今,在从绍兴到天台国清寺的古“唐诗之路”上,已发现了五六座类似的古桥。罗关洲推测,它们可能是当年国清寺的一行法师组织人员建造的,后来鉴真东渡时将其图纸带去日本,所以在今天的日本境内也能看到这样构造的桥梁。
北宋“贯木拱虹桥”“启发”武汉长江大桥
罗关洲的发现曾引起《中国科技史》桥梁卷编写专家唐寰澄的重视,并亲自到当地考察。后来在唐寰澄的促进下,浙江省将这两座古桥列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无独有偶的是:作为武汉长江大桥设计师的唐寰澄在1950年代的大桥设计中,也受到了北宋画作《清明上河图》中“贯木拱虹桥”的启发。第一眼看到这座没有立柱支撑、完全由一根根木梁叠架起来的虹桥,唐寰澄就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它复原出来。经过计算,唐寰澄得出桥的跨度大约是18.5米,这与关于汴水的记载“中流宽5丈,深5尺”是相符合的。再仔细观察,唐寰澄还发现虹桥是以一种“超静定结构”搭建起来的。1954年,唐寰澄便画出了虹桥的立面图,证明了虹桥的结构合理而实际。据唐寰澄说,他的发现就连茅以升、梁思成等桥梁专家都觉得很惊讶。“我在设计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借鉴了古人的思路:关注桥梁建筑本身,而不是附加物。”
据同济大学设计院桥梁分院高级工程师杨士金介绍,建造由短木拼接成拱的“贯木拱虹桥”这种类型叠梁拱桥的“桁降受力体系”非常科学,但因为木质易烂,所以该桥梁的建造技术后世曾经长期失传。1999年10月美国NOVA电视台为拍摄展示这类桥梁建造过程的纪录片《虹桥》,特地又邀请唐寰澄主持,在青浦区金泽镇重新建造《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美国方面为此专门投资了100万美元。“从这些历史你可以感觉到,失去这些古桥,我们也许就失去了更多智慧传承的可能。”罗关洲说。
新闻背景
顺济桥坍塌现场 古桥断成三截
7月23日下午3点48分左右,因年久失修,位于福建泉州古城南门外晋江下游的顺济桥发出两声巨响后,桥身严重坍塌,断成三截横卧在晋江上,从北往南数第9、第10、第21、第22个桥墩处均已坍塌,平面桥板已经成了“V”字形。
这是继晋江下游另一座宋代古桥———浮桥古桥遭洪水冲垮坍塌之后,又一座宋代古桥被洪水冲垮。截至上海东方早报记者发稿前,泉州市文物局相关部门表示,目前当地正加紧处理桥体塌下的石块对河流路况的堵塞,关于这类桥梁的保护工作将在台风过后列入政府议程,展开详细讨论。
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年久失修,2001年,泉州市政府曾下发文件要求对旧顺济桥进行维修。后因市财政下拨的50万元维修资金对于维修古桥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缺口太大,维修工作只能暂停。
已经或正在消逝的古桥
漳州:江东桥被洪水冲断
在闽南地区特大洪涝中,正在修缮中的一座800多年历史的古名桥———漳州江东桥被冲断。
漳州江东桥于2001年被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与泉州的洛阳桥、晋江的安平桥、福清的龙江桥合称为“福建四大石桥”。漳州江东桥2000年底被定为危桥,禁止汽车通行,于2004年11月动工维修,是福建省最大的文物修缮工程。江东桥于宋绍熙年间首建浮桥,嘉定七年(1214年)垒石为墩,上架木梁为桥。
宁波:古桥座座是危桥
20多年前,千年古桥———浙江宁波地区最长的廊桥鄞江桥为解决交通问题而人为地拆掉了,原地建起了新的鄞江桥。“宁波古桥300多座,几乎座座是危桥,必须爱护古桥!”宁波文化人杨古城前不久展示了当地古桥保护者勘查资料时说。
大嵩江桥被修上新桥面,上面通行汽车,让古桥不堪重负。余姚的武胜桥建于1800年前,桥面栏柱上原来刻有石狮,现在仅存残迹。建于宋代的江北最古老的直柱墩古桥———廿板王桥也成了公路桥,上面随意通汽车。最可惜的是建于南宋时期的宁海道士桥,由于疏于保护,桥已被埋。
浙南:廊桥遗存日渐减少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浙南地区廊桥遗存数量日渐减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泰顺一地就有3座价值极高的廊桥被毁,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建于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的叶树阳桥,是迄今历史上最长的廊桥之一,1965年因修建公路被拆除;南浦漈下桥,桥上建桥屋15间,三重檐,翼角高翘,雄伟壮观,也于1990年8月20日被特大洪水冲毁。
景宁几座保存较好大跨度的木拱廊桥也由于天灾和人为原因而损毁,1990年柘湾木拱廊桥因取暖用火而烧毁;2000年由于景宁省级重点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需要,已有畲桥、木耳口茶堂桥和长滩桥3座木拱廊桥被迁建。
调查
古廊桥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代交通、社会经济发展
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一些位于山野的廊桥因所处位置的特殊性,随着古村落的搬迁、古道的湮灭、使用价值退化而处于废弃、日晒雨淋、自然消亡的状态。浙南廊桥所在地是相对贫困的地区,在城市发展、现代道路交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过程中由于保护意识的缺失,对古廊桥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
2、廊桥保护资金严重匮乏
贫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庇护了古廊桥的生存,一方面却因为缺乏必要的资金保护,绝大多数廊桥在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面前显得无助和脆弱。浙南木拱廊桥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已进入修缮时期。由于地方财力有限,外部又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用于廊桥保护的维修经费严重不足,如果不能有效保护,浙南古廊桥这一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将不断消失。
3、缺乏有效的保护机制和科学保护规划
浙南廊桥所在地区近几年处在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尤其道路建设、小水电开发、城镇发展对廊桥及其周边环境的破坏十分严重。廊桥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形成有效的保护机制和制定科学保护规划,在保护意识宣传、廊桥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护区划定、资金来源、旅游开发等方面统筹安排。
(摘自温州大学唐留雄的调查报告)
链接
华夏古桥之最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古桥1000多座,其中以浙江省为最多,共有842座。绍兴拥有的古桥数量和种类最多。
最早的唯一敞肩圆弧拱桥:隋代赵县赵州桥最早的立交式七折边拱桥:宋代绍兴广宁桥
最早且仅存中国的悬链线拱桥:新昌迎仙桥(明代)、嵊州玉成桥(清代)
最早、最长的船型墩石梁桥:宋代泉州洛阳桥
最早、最长的纤道桥:唐代绍兴纤道桥
世界上仅存的密度最大的城市古桥群:绍兴市区300米河道上集中了宋代八字桥、宋代广宁桥、宋代龙华桥、宋代东双桥、宋代纺车桥
世界仅存的宋代式样贯木拱古廊桥群:程阳风雨桥、浙南廊桥群、福建廊桥群
世界仅存的最长最高三孔薄礅古桥:杭州拱宸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