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截瘫患者成体坛冠军
14岁时因地震截瘫的李冬梅30年来坚持在轮椅上实现自己的运动员梦想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胡非非 朱小勇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特派记者 朱元斌
今年44岁的李冬梅在14岁时遭遇大地震被迫截瘫,成为这场灾难中最小的截瘫者。一直酷爱体育的她坐在轮椅上也不曾放弃自己的梦想,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练,如今已成为一名出色的运动员,曾在残运会等大小赛事上获得过20多个冠军。
30年前的那场灾难,让唐山市一下子出现了3817名截瘫患者,李冬梅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只有14岁。酷爱体育的她为了出好成绩,自己训练的时候就想出了不少办法。为了练习臂力,她只能躺在窄窄的凳子上反复举杠铃,双肩青紫出血也不停止。今年44岁的她依然是河北省轮椅篮球队的绝对主力。在体育竞技中,她忘却了残疾,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除了远南残运会的5枚金牌,她还获得过大大小小赛事20多个冠军。她截瘫之后,一直坚守一个信念:“既然大地塑造了一个重新的我,那我就要重新站立在世界的舞台。”
地震后昏迷了3个月
“当时父亲和邻居看到我的样子,都以为我没救了”
在预约采访前,李冬梅强调不回答关于地震的问题。然而在和记者聊开之后,她还是隐约提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灾难。那段记忆对当年只有14岁的她来说,并不是特别清晰,因为被砸之后,李冬梅一直昏迷了3个多月。她说,在颠簸摇晃之中,自己就被砖块砸中脑袋,腰椎也受重伤,在被扒出来的时候,额头的头皮都脱落了,露出了整个头骨,样子十分骇人。李冬梅说:“当时父亲和邻居看到我的样子,都以为我没救了,虽然后来我从鬼门关走回来了,但邻居都说我十有八九是个傻子,这些都是父亲后来告诉我的。”她不愿提及这段记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母亲在那次地震中去世了。
截瘫前,李冬梅酷爱体育,短跑跳远都是“高手”。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还获得过唐山市路南区的跳远冠军。她从小就羡慕军人,梦想有一天能成为一名体育军人。但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她成了截瘫患者。起初,她和其他截瘫患者一样,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而且自己是年龄最小的,总认为自己有一天可以站起来。“那个时候,我还问父亲,什么时候可以去上学,父亲善意地欺骗我说一年后我就可以走路上学了。”李冬梅说起30年前与父亲的对话,面露微笑。
截瘫后与体育结缘
“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一直坚持体育运动”
1979年,李冬梅从邢台回到了唐山,后来就一直住在截瘫疗养院。198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知道了残运会。当时是唐山要在1987年举办第二届全国残运会,有教练来截瘫疗养院找体育苗子。一个另外的舞台就这样向李冬梅开启了。至今回忆起当时得知那一消息时的心情,她依然兴奋如初。随后,她报名参加了轮椅竞速,也许是体育天赋或是她的刻苦训练,那届的轮椅竞速比赛,她一举夺得全国冠军。
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李冬梅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她开始了铅球、铁饼和标枪的训练。由于每次训练投掷都需要坐在一个固定的铁椅子上,所以每次自己投出去一个铅球,都需要别人帮忙拣回,然后再练习,如此反复。她不想总麻烦别人,而且自己单练的时候也不会有别人帮你拣球。于是她突发奇想,自己织了几个网兜,用来兜住铅球。她说:“网兜要正好,不能太密,否则抓不住球,同时我用一根绳子接着网兜,另一头绑在我的手腕上,铅球投掷出去后,我可以坐在椅子上自己拖回铅球。铁饼也是一样的原理。”
在训练中,李冬梅还要克服更多的困难。投掷铅球需要力量,但截瘫患者练习力量的时候,只能躺在凳子上举杠铃。她说:“凳子不能太宽,否则举着杠铃双肩下不去,可这样训练,我的双肩受伤就很正常,经常破皮,被凳子挤压成青紫色。”
对于训练中所受的苦难,李冬梅从来不后悔:“通过体育比赛,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感觉生活更充实了,如果可以的话,我会一直坚持体育运动。”虽然已经44岁了,李冬梅去年又参加了轮椅篮球训练,如今已经是河北省轮椅篮球的绝对主力。
25对截瘫者在康复村建立家庭
当年唐山市建了18所疗养院,唐山市疗养院是最大的一所,从1981年开始收治病人,至今已经接收了将近1000名患者。因为有着相同的经历和病情,加上长期生活在一起,一些患者日久生情。
唐山市康复村当初就是因为截瘫患者在疗养院产生了爱情结婚,最后政府为解决他们住房问题而建立的。
截瘫疗养院的副院长张洪说:“1991年,唐山市政府为10对截瘫恋人举行了隆重的结婚仪式,让他们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康复村。”如今康复村已经住满了25户截瘫患者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