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镌刻着毛泽东诗词的红军长征纪念碑
禹成哲摄展厅一角
禹成哲摄
我们的西行车队从东向西穿过2.38公里长的六盘山隧道,在一个叫杨家店的路口右转,盘上了一条崭新的路。我们的目的地是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70年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前最后翻越的高山就是位于今天宁夏南部的六盘山。毛泽东当年在带领中央红军登上六盘山时,当场吟诗《长征谣》,后改为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70年过去,还有人登临六盘山去缅怀这段历史,追寻曾经的伟大精神么?
之字形的上山公路上,不时有下行车辆与我们会车,看来上山的游客不少,虽然今天不是周末。6公里的弯道上,远远就看见了山顶的建筑,但直到跟前才恍然发现,极其壮观地矗立于山顶的,不仅有宽大的纪念馆,还有高耸的玻璃幕墙纪念碑,对面两座山上还有纪念亭和红旗漫卷的吟诗台。
所有人下了车都深吸一口气,发出感叹:“太壮观了!”禁不住要在红军三个方面军军旗的巨大模型前留个影。登上纪念馆的楼顶平台,所有人又都欢呼“太漂亮了!”真的是“天高云淡”——身处蓝天之中,白云舒卷下视野所及,是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群山,青翠的松柏、碧绿的草坡,把这座庄严的纪念馆环绕在绿色怀抱中。
纪念馆里布置了展览,照片、地图、红军遗物等等展品勾勒了长征过程,并突出了长征中的宁夏部分,有“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宁夏”和“红军西征在宁夏的活动”等专题,还有红军与回族老乡亲切交谈的仿真人像。红二十五军是先于中央红军第一个长征到达陕北的队伍,曾在六盘山附近四过西(安)兰(州)公路,打乱国民党军队围堵中央红军的部署,并在通过回民聚居区时做了很好的群众工作,在整个长征中起到非凡作用。展览中特别布置了红二十五军将领吴焕先、徐海东等的事迹介绍,寓意深远。
红军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也许历史越久远,越能显出其非凡。我们在山顶短短一小时,连续几批游客前来参观。纪念馆的统计数字显示:自去年9月底开馆至今,已经有超过5万人次的参观者。除了团体组织,也有很多游客是自发上山,今年“五一”以来短短两个多月,门票收入已经20万元。解说员告诉记者,她平均每天讲解6次,一天之中几乎没有空闲。
在远离中心城市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又是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拨款近5000万元建设这样一座纪念馆,除了建设与布展,还要不断支付维持纪念馆日常运转的开销,继续建设配套设施,加上每年的维修,投入多于回报,这是为什么?
从附近林场转来纪念馆工作的龚波说:这个纪念馆,对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接待过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客人,听他们说起要让孩子了解长征的历史,学习英雄的精神,自己也很感动,对在纪念馆工作充满自豪。
在和龚波的交谈中,记者很意外地了解到,这座纪念馆是由六盘山林业局来管理的。六盘山林业局负责着山区林区的防火、植树等自然保护工作,纪念馆正在保护区中,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个自然保护区,红色与绿色结合在一起的旅游与教育双重景点,在全国也许是一个创造。当讲解员在展厅的长征浮雕前解说时,一只大眼睛的红尾鸲落在围栏上“亮相”,引得参观者一阵惊奇,这也是自然保护区里的纪念馆才能出现的特有现象吧。
让记者更意外的是,六盘山林业局每年要给纪念馆出资来支付人员工资、水电消耗等日常费用。龚波说林场现在育苗植树是有收益的,拿出资金来管理一座纪念馆,也是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像他这样的林场职工才有可能到纪念馆来工作。
居然在曾经是中国最贫困地区的宁夏西海固,居然在最没有经济实力的自然保护区里,我们见到了这样宏伟壮观的红军长征纪念馆。这个纪念馆能够吸引众多参观者前来,除了往昔的红军长征精神,也有今人继往开来的豪情在其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