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个地震避难所开建
昨日,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从上海市地震局召开的“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大会”上了解到,大连路绿地公园将成为上海首个地震灾害应急避难示范场所,并有望于明年建成。
据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上海将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以完善城市防灾抗震体系。而与本市目前已有的各类民防应急避险所不同,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专门针对地震等特殊灾害而建,其各方面要求更高。一般的避险所只能维持人们生活24小时,而在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内,人们可以居住生活5天左右。
为什么选在大连路绿地公园呢?据介绍,因为大连路绿地正处于规划初期,将避难所纳入整个绿地的规划之中相对容易,而如果在成熟的地块进行改建则成本较高。除此以外,大连路绿地公园附近高楼大厦较少也使其具有建造地震灾害应急避难所的天然条件。
将来建成后,避难所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据透露,这座避难所并非位于地下,而是建于地上,平时看上去只是不起眼的绿化带和假山。一旦发生地震等灾害时,这里便会“变身”成真正的避难所。独立的供水、供电系统,简易的毛毯、帐篷……这些事先“隐藏”在园内的应急设施将得以发挥作用。
据地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位于大连路绿地的首个避难所将起到示范作用,并可以向市民普及地震灾害避难的知识。在此之后,上海各处还将建起一批类似的避难所。
2006年3月4日,上海北外滩正在拆除旧建筑物。上海地震局地震预报研究所所长昨日表示,上海尚有部分房屋需要进行防震减灾改造。
地震救援队有望年底诞生
今年年底,上海应对灾害将有望新添一支生力军。记者昨日了解到,本市首支专业化的地震救援队———上海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目前正在筹建中,并有望于年底正式成立。
从历史上看,上海不属于中强地震频发地区。上海市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肖功建表示,建立上海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除此以外,世博会也有防震救灾方面的要求。
据了解,这支专业地震紧急救援队将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专家队伍,也被称作地震紧急救援队的“大脑”,他们主要负责对灾害现场进行分析和决策。第二部分是操作队伍,他们是地震紧急救援队的“手”,在得到专家的指示后,进行救援行动。第三部分是医救队伍,他们是地震紧急救援队的“心”,主要负责挽救遇难者的生命。第四部分是通信队伍,他们是地震紧急救援队的“嘴”和“耳”,通过无线网络和指挥中心等其他相关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在上海没有地震灾害的时候,这支队伍是否会被闲置呢?据肖功建介绍,这支队伍对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上海市国际救援队。在世界上其他地区比如上海的友好城市发生地震灾害时,我们便能够派出专业化的地震救援队以最快的速度赶去救援。
地震监测台站将增至48个
上海市地震局局长张骏昨日在会上表示,本市将继续增加地震监测台站,以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据张骏介绍,目前虽然上海的地震监测能力已基本接轨发达国家,而且拥有了世界上先进的地震观测台站,但本市还将继续编织更为密集的地震监测网。据其透露,本市将在崇明岛和浦东张江新增2个有人值守的地震台,这样本市有人地震台将达到4个。除此以外,本市还将增加一批无人地震台,使其数量上升到44个。而随着地震监测台站布局趋向科学合理,上海地震观测技术现代化水平和检测能力将逐步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