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台北7月27日电 (记者 刘畅林楠)听说记者是从北京来的,相声瓦舍“舍长”冯翊纲说什么也要跑到记者住的饭店来接受采访,说这样“省得你们找路耽误功夫儿”。
自台湾艺人赖声川的相声剧《千禧年,我们说相声》在大陆引起轰动后不久,岛内另一个知名相声品牌——相声瓦舍又闯入了大陆观众的视线,并以其十足的历史文化味道和辛辣的自我解嘲风格,逐渐成为台湾相声的形象代表。
“喜欢听故事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这是相声在华语世界里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作为相声瓦舍创始人和主创者的冯翊纲这样对记者说。
从中国历史中节选段落和人物进行“戏说”与“另说”,是相声瓦舍的最大特色。三国的张飞、大唐的马屁精和明朝的状元等,都成为他们“编排”的对象。
“我并不是要讲历史,而是要讲大历史中的人。”冯翊纲说,“与其说是借古讽今,不如说是借题发挥,讽刺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共同的小秘密。”
而事实上,当历史说教的外壳在相声的嬉笑讽刺中被消解掉之后,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智慧、性情与风骨便从舞台上扑面而来。
谈及相声瓦舍文化风格的由来时,冯翊纲告诉记者,他从小在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高雄眷村中长大,长辈的熏陶对他影响巨大。他说,相声瓦舍所面对的观众是台湾的“知识平民”,因此只有具备一定文化重量的作品才能打动他们。
诞生于1997年的相声瓦舍是岛内第一个专业的相声表演艺术团体。如今,相声瓦舍每年在台湾的演出场次超过100场,观众超过8万人次。更有不少到台湾的旅游观光者把相声瓦舍的光碟作为“土特产”带回家。
“固守舞台是相声瓦舍能走到今天的关键。”冯翊纲告诉记者。他在电视上做一个节目的收入和花半年时间创作、排演一部戏的所得差不多。但他还是坚持在舞台上表达他的艺术理想。“只有观众掏钱买票来看我演出,我才知道他们是真的喜欢我,喜欢相声。”
冯翊纲十分关注大陆相声的发展动向。对于最近大陆相声的回暖,冯翊纲表示,相声热不热,一要看新作品的质与量,二要看观众参与的方式。“郭德纲等年轻的相声艺人总算是把相声重新带回了剧场,这很难得,我真希望他能守住这个舞台。”冯翊纲说。
近年来,相声瓦舍剧团与大陆相声界的来往十分密切。2002年,冯翊纲和他的搭档宋少卿向相声大师常宝华磕头学艺,成为常老先生的关门弟子;2004年,冯翊纲所著的《相声世界走透透》一书在大陆出版;2005年底,冯翊纲和宋少卿首次亮相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演出了他们专门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相声短剧。
冯翊纲告诉记者,他目前正筹划在今年中秋节前后到北京进行专场演出。作为台湾艺术学院教授的他,还希望借此机会和大陆的年轻人交流关于艺术创意的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