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7月27日电(记者王文化 张洪河)有人说,唐山大地震造成的废墟有两种:一种在视觉上,是城市建筑的毁灭;另一种在记忆中,是情感精神的创痛。30年过去,繁华城市中地震建筑废墟多已无影无踪,仅存的已成文物,而人们记忆中的创痛成了文艺创作的一个母题。
今年,一批作者相继推出以唐山大地震为题材的小说、报告文学和影视作品等艺术作品。
唐山市民今年自编、自演了6集电视剧《姐姐》,故事根据唐山大地震后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一对姐弟在地震中成为孤儿后,姐姐照顾弟弟的故事。该剧全部由普通市民出演,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8岁。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关仁山是唐山大地震的亲历者,也是20集电视剧《唐山大地震》作者之一。这部由李雪健、张延等出演的电视剧在部分地区初播后,目前正在进行修改。
唐山市广播电视局今年与香港和北京的制作单位合作拍摄故事片《但愿人长久》,讲述了一个母亲和三个孩子的故事,通过既是家庭又超越家庭、既是亲情又超越亲情的复杂情节,展示了唐山大地震后近30年的城市发展历程。
近日,一部名为《新唐山,三十而立》的长篇报告文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李焱是唐山一家报社的记者,她以详实的材料展现出一个城市从毁灭到再生的全景。
58岁的唐山市民刘凤城只有初中文化,他用十年心血创作了反映唐山大地震的长篇小说《凤凰劫》,今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刘凤城是大地震的亲历者,有身陷灾难肝肠寸断的经历,正是这种经历使他拿起了笔。他说:“30年前,20多万人的生命转眼如一粒粒尘埃消失得无声无息,现在把这段历史真实地再现,也是对逝去灵魂的一种慰藉。”
在唐山大地震中,河北省地震局在唐山进行地震地质考察的小组一行6人,全部以身殉职。今年,殉难者之一贾云年的妻子――同为地震工作者的陈非比写出《悲壮的历程》一书,书中不仅表达了妻子对逝去丈夫的思念,也反映出地震工作者探索的艰辛。
65岁的陈非比说:“我一开始写作只为表达妻子对丈夫的祭奠,但写作中感到个人的经历和苦痛并不只属于自己。一代地震工作者用自己的心血以至生命为探索地震测报这个世界难题作出努力,我要反映出这个事业的悲壮和庄严。创作变成了我内心的需求,一种认识历史、认识世界的需求。”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今年出版的纪实文学《四天四夜》,记述了作者李润平在地震期间亲历的四个昼夜,展现了唐山人在灾害面前的坚韧不拔和团结友爱。李润平说:“从那时起,我知道了被人关爱对生命的价值,我也深深地感悟了人生,明白了人性,领略了生活,使我能够永远直面人生,赞美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