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法制报7月27日讯 7月25日下午,设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一大队的合肥市交通巡回法庭开庭审理了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一名妇女抱孩子过马路时被一辆红面的撞伤,双方因赔偿问题打起了官司。开庭前,巡回法庭的赵先娥法官耐心细致地做了调解工作,还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法官的热心受到当事人好评。
从下个月起,这个法庭将增加法官、增加工作时间,前来打官司的当事人会得到更便捷的服务。
本报7月6日报道了合肥交通巡回法庭门庭冷落的现状,稿件见报后引起合肥市瑶海区法院的高度重视,该院党组专门召开两次会议,从交通巡回法庭受冷落的主观因素上找原因,并制定一些新举措,使交通巡回法庭能够更多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受群众欢迎。
得知记者正在采访开庭,瑶海区法院政研室主任马兴忠特地赶来告诉记者,不久前,瑶海区法院由一名副院长带队去浙江龙泉市考察那里的交通巡回法庭。在龙泉市,交通巡回法庭一年办理的案件多达1000件,真正起到了方便群众、高效快捷处理交通事故诉讼的作用。这次他们把龙泉交通巡回法庭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带了回来,准备用于审判实践。
马兴忠透露,瑶海区法院领导班子在认真阅读本报的报道后,分析交通巡回法庭受冷落的原因,除了缺乏广泛的宣传外,法官来法庭时间的不连续和当事人不愿交纳讼诉费用也是重要原因。为此,瑶海区法院决定,从8月1日起,将原本每周二、四法官前来巡回法庭办公,变为每周的一、二、三、四上午都来,让群众感到法庭天天有人,保持连续性。为了更多更好地接待、咨询、服务群众,瑶海区法院将从8月1日起增加4名法官来巡回法庭办公。瑶海区法院还决定,在交通巡回法庭审理的案件可以先办案后交钱,结案再交纳诉讼费,对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可以少交、缓交、免交,做到人性化办案。(记者张青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