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桂丹国家旅游局月前公布了2005年度全国旅行社百强排行榜,我市桂林国旅和广西中青旅两家国际旅行社榜上有名,分别名列第12名和第74名,而有70多家之众的我市国内旅行社却无一与全国百强有缘。
桂林国旅从1993年起,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国际旅行社百强,而且排名一直朝前进步,桂林也曾有桃源、铁旅、航空旅行社等旅行社入围国内旅行社百强,但那已是2001年前的事了。
业内业外人士都认为,我市的国内旅行社无缘全国百强,这与桂林著名旅游城市地位十分不符。什么原因导致桂林无“国内百强”产生?如何做大、做强、做精、做好桂林国内旅行社?桂林国内旅行社应如何跃进全国百强?——桂林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刚7月上旬邀请了市部分旅游企业总经理、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媒体人士做客“旅游沙龙”,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
“识时务”而“弃幻想”?
从事旅游研究的人士普遍认为,桂林的国内旅行社大都弱小,缺乏核心竞争力,自然难以做大;学者认为,桂林的国内旅行社多是单一经营,缺乏多种行业支撑。市社科联副主席、市旅游协会会长庞铁坚则从桂林人的性格上去找原因,他认为桂林人精明实在,然魄力不足,对出名上榜好像也天生不如别人敏感,估计旅行社对申报“百强”之类的事情不是太用心。
桂林国内旅行社对全国“百强”“漠视”的程度也出人意料,虽然“如何跃进全国百强?”这一话题是提前预定的,但做客“旅游沙龙”的包括国内旅行社协会会长、副会长在内的旅行社总经理们,无一了解国内旅行社百强指标,倒是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的书记王力峰博士收集了“百强”资料。是旅行社没有品牌意识,还是这块牌没有实际意义,使旅行社对之淡然?
说不重视品牌吗,似乎也不完全是。许多旅行社都在广告和名片上打出了“桂林十强”、“广西十强”的牌子,因为年年评“十强”,因此“十强”已是“满天飞”。
业内人士道出了个中原委——曾经进入全国“百强”的桂林市桃源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杰说,桂林旅游做得早,现在别的城市发展了,而桂林的发展空间已不大。
而桂林旅行社的确很少靠品牌吃饭,桃源旅行社外联人员出外联系业务,总是说“我们团量大,抗风险能力强”,“有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而不是讲我们曾经是国内百强。因为桂林似乎“还没有哪家能靠品牌吃饭。”
孙杰还说,现在桂林旅行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存问题,不进行低价竞争就无法生存。在此种状况之下,“百强”目标“看得见,摸不着”,因此不再关心“百强”,“反正那牌子作用也不大”。
看来,“作用不大”和“不易到手” 是“务实”的桂林旅游人不重视百强”的重要原因。
“百强”于桂林意义重大
但是,旅游是桂林最具城市竞争力的产业,桂林旅游一直在中国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桂林的国内旅行社在“全国百强”榜上无名似乎说不过去。沙龙召集人李志刚就认为,创“百强”意义重大,而且“百强”也不是高不可攀,国际社能,国内社也曾经能,这都说明桂林是有基础的。作为桂林市旅游局局长,李志刚希望桂林明年就有国内旅行社能进入“全国百强”行业。
记者此后采访了与桃源旅行社一样被认为有希望冲刺“全国百强”的和顺旅行社总经理张博,他亦持同样观点。他说:“这关系到桂林的城市形象和城市荣誉。”
入围全国国内旅行社“百强”有一些条件,如未受过任何处分,无重大安全、质量责任事故和重大投诉等,其排序是按照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毛利润、国内旅游组织人数和天数、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和天数、实缴税金五项指标位次之和来决定全国“百强”排序的。其中,旅游业务营业收入、旅游业务毛利润、实缴税金三项指标必须进入单项排序前800名。
桂林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目的地,长期以来,接待人数、天数具有优势,并可拉动营业收入、利润和税收增长。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都在大干快上旅游,虽然桂林的接待量还在上升,但桂林上升的空间相对小些,同时,作为一个经济发展平平的中等城市,在出游指标上就缺乏竞争力。从数字上看,桂林去年游客总量是1200余万,旅行社接待的国内游客仅130万人次,除去一日游游客,旅行社接待应仍有很大空间。
还有人认为,由于管理原因和纳税方面的考虑,旅行社普遍存在少报业务量和收入情况,也连带了税金的下降,直接影响了5个指标的竞争力。
做大做强 共创“百强”
参加沙龙的各路“神仙”为旅行社如何进入国内百强开了许多“药方”:有的认为,旅行社应该打造不可替代的特色,树立旅行社品牌来扩大本旅行社的业务量;有的认为应该扩大业务和经营范围,如上海春秋旅行社就在全国有大量的分公司;有人建议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减少旅行社数量来增加旅行社的业务量;有人提议以资本为纽带,对旅行社进行重组,通过兼并、联合的方式建立旅行社集团,“做”大旅行社;也有人问能否将延伸到县里旅游的游客列为组团人数,通过统计方式改变增加组团数量。有人还提议,政府各部门的接待任务全部交由旅行社做,以提高旅行社的接待量。
对于上述部分观点,有人持不同见解。反对者认为,市场问题怎能再依靠行政力量来解决?把小旅行社人为地捏合在一起,蛋糕并没有做大,就算排名上去了,又有什么意思?对于通过统计方式改变“做大”的方式,就像“一个人本不是百万富翁,把他的人民币换成越南盾就成‘百万富翁’了,这又有什么意思?”
“百强”议题,重新燃起了业务量大的旅行社对进入“百强”的希望之火。
漓江大瀑布饭店总经理李克强提出的“以资本为纽带,对旅行社进行重组,通过兼并、联合的等手段做大做强旅行社”的建议,被李志刚认为是可行的。因为桂林旅行社业界缺乏这样的企业。他说,桂林入“百强”首先需要旅行社企业自己重视,同时他也认为政府也应加强引导,为旅行社营造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做强做大的环境。
至于结果如何,旅游局与旅行社在此问题上倒是达到高度共识,即不管桂林能否有旅行社进入“百强”,但为此而努力的过程必将带来旅行社经营和内部管理的提高,这对旅行社和桂林市来说都是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