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4年前历史画面再现唐山震前风貌
被震毁的唐山机车车辆厂全景
在尘封三十年后首次面向世人展出,真实的唐山地震老照片令参观者动容感叹。今天上午,唐山市举行的纪念唐山抗震三十周年全国摄影书画艺术大展上,这批照片的面世引起轰动。图片作者:田张梦今日新唐山: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
生机勃勃,废墟上崛起现代化新城
美丽别致的建筑,川流不息的车辆,宽阔的马路,浓密的绿树,五色的鲜花,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化城市。
7月26日,漫步唐山街头,记者无法想象,30年前这里曾发生一场痛绝人寰的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天空电闪雷鸣,一场突如其来的7.8级大地震,顷刻之间把百年唐山夷为平地。242769人丧生,164851人伤残,7200多个家庭消失,4202人成为孤儿。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以上,用于救灾和重建的投资难以计算。
唐山地震被称为“20世纪全球十大灾难”之一。当时,甚至有西方媒体预言:唐山从地球上被永远“抹掉了”。
但唐山并没有消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军民的大力支援下,英雄的唐山人民战天斗地,发扬“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历经“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在一片废墟上再造了一个更加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新唐山。
一幅幅房倒屋塌、厂毁矿废、满眼废墟的图片,挂在唐山抗震纪念馆里,定格在30年前;一座生龙活虎的现代化新城矗立在世人眼前,展示着让人难以置信的人间奇迹。
2005年,唐山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达到226亿元,分别比地震前增长25.5倍和55倍!市区建成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比地震前扩大了两倍多。今天的唐山,其经济总量雄居河北第一!
抗震精神,唐山发展的不竭动力
“没有党中央的关怀,没有解放军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就没有唐山的恢复和重建。对此,唐山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这是唐山人的心声。
在唐山遭受灭顶之灾的危难关头,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动员全国人民支援唐山抗震救灾。唐山大地震后,举国上下全力支援唐山,来自各地的10万名解放军官兵、5万名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10多万建筑大军以及数十万吨救灾物资,给唐山带来了生的希望,也给唐山的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演绎了无数感天动地的故事。
唐山抗震精神,是唐山人民长期革命斗争与实践的结晶,是唐山重生的强大支撑和崛起的思想之魂。大革命时期,革命先驱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开滦工人阶级“特别能战斗”;解放后,唐山西铺村靠“三条驴腿”组织起“互助社”,被毛泽东称赞为代表“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的“穷棒子精神”;沙石峪人“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被周恩来誉为“当代愚公精神”。
这种与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抗震精神,给了唐山新生的无穷力量。震后20天,唐山造出了第一台机车。震后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一年,被国外认为至少20年才能复产的开滦煤矿全面恢复生产。震后两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基本达到震前水平;震后10年,新唐山重新拔地而起。又经过10年振兴,唐山的发展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唐山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如今,唐山成为河北省改革开放的“领头羊”,经济总量占全省1/3强,被誉为全国最具活力的18个城市之一。
协调发展,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绿草如茵,碧波荡漾,鲜花芬芳。没人知道,美丽如画的南湖公园,原来是一个坟墓、鸡舍、猪圈乱建,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的垃圾场。
“为了改造南湖公园,唐山10年累计投资2亿多元,相当于1976年唐山市的全部财政收入。”唐山市城管局局长唐风岗感叹。
如今,南湖公园占地300多公顷,其中水面达38公顷,是唐山市民度假休闲的游乐园。2004年,南湖公园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十五”时期,唐山累计投资近500亿元,使城市自来水普及率、燃气气化率、集中供热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98%、56.6%和81%,均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去年开始,唐山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困难群众生活无保障等问题。全市投资3.17亿元,改造农村危旧校舍22.4万平方米,一举消灭了农村中小学所有危房,对全市135所没达到省标准的卫生院全部进行了改造;投资1.42亿元,开始改造建设101所区域性敬老院。
从2004年起,唐山对全市农村低保户每人每年发放800元补贴,今年又将标准提高到1000元,所需资金由市县两级财政全部承担;对供养1.79万名农村五保户的4900万元经费,也由市县财政负担。今年,唐山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从2003年起,唐山还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急迫的问题抓起,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院街净化和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创建文明生态村。迄今为止,全市共投入资金17.8亿元,创建文明生态村2996个,占全市农村总数的52%。
调整布局,再造一个新唐山
作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摇篮,唐山曾诞生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座现代煤井、第一条标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袋水泥。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重新崛起之后,唐山怎样重铸辉煌?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和说:“我们要用蓝色思维改写煤都历史,从而走向精深、走向集约、走向沿海,实现城市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和产业布局的重大变革。”
河北是中国第一钢铁大省,唐山是河北第一钢铁大市,占全国钢铁产量1/8强。但在前几年,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技术含量低的问题,已成为唐山钢铁行业的发展瓶颈。为了整合钢铁产业,唐山将钢铁企业从“九五”末的195家减少到30家。今年,唐山钢铁公司兼并承德钢铁公司、宣化钢铁公司,一跃成为产能过千万吨的全国第二大钢铁企业。
目前,唐山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国家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唐山年产陶瓷2.84亿件,出口创汇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京唐港货物吞吐量达到3300万吨,跻身我国沿海港口20强。
“千万不要小看了曹妃甸。”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辛志纯强调,“如果说,100年前开滦煤矿的建成,奠定了唐山市成为中国近现代工业摇篮的基础,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将使唐山走向海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
几年前,曹妃甸还是渤海湾一个寂寂无名的小沙洲。目前,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已被列为河北省“一号工程”,成为“十一五”期间全国最大的项目建设集群。在未来的5年里,这里将投资1500亿元,建成大港口和1500万吨的钢铁、1000万吨炼油、460万千瓦的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基地。
“到‘十一五’末,仅曹妃甸工业区,至少能给唐山带来50亿元的税收,但这远不是最重要的。用不了10年,曹妃甸将成为促进环渤海地区腾飞、加强东亚地区国际合作的强大引擎。”辛志纯说。
根据唐山市的规划,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突破5万元。到2015年,唐山将在河北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洪波涌起,大潮激荡,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繁荣的新唐山呼之欲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