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贤、谭晓林、刘招华
在有意无意间,刘招华乐意跟审讯他的警官讨论谭晓林。虽然事后确凿的事实证明,他根本没有见过谭晓林——看起来,刘招华似乎在这种比较过程中寻找自己在毒枭“排行榜”上的位置。刘招华、谭晓林,两个毒枭的高低——对他们两人的比较兴趣,不仅是刘招华一个人。
2001年,谭晓林被缅甸警方移交中国警方一个月后,记者赶赴云南昆明,调查这个曾垄断缅北地区海洛因销售特别是运输环节的大毒枭。
海洛因毒枭对毒品市场的真实影响力如何测定?时任云南临沧公安局副局长的王方荣用数据对记者直接描述:1992年,临沧地区缴获海洛因1.04吨;1993年缴获1.26吨;1994年5月前,缴获0.8吨——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字都是创纪录的。但是1994年5月后,一直到年底,这一地区缴获的海洛因竟连100公斤都不到。什么原因?那年5月8日,境外大毒枭杨茂贤被捕了。王方荣正是抓捕杨茂贤的功臣——由于媒体当时不够发达,第一代毒枭的故事,并未被给予基本报道。杨被抓方式比较特别。谁都知道他贩毒,而且数额巨大,但当时杨茂贤却经常开着自己的桑塔纳过境,也正如此,在临沧勐堆乡——杨茂贤安然地来谈生意时,被中国警方生擒。杨的被捕,这一地区毒品入境数量,陡然下降。
这一事实,海洛因毒枭强力影响市场的能力,在谭晓林被捕后,再次显现。
在云南公安厅禁毒局里采访那些专业的缉毒警察,他们更乐意来比较谭晓林与他的“前辈”毒枭杨茂贤的高低。这种比较亦如现在对刘招华与谭晓林的比较。
王方荣对杨茂贤确凿的描述,当时采访者听来,仍觉特殊。杨被捕时的身份是缅甸果敢县副县长,他的二哥是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大哥则是果敢同盟军的组织部长……在缅北仍由民族武装治下的果敢,杨家几乎是这里说一不二的独裁统治者。这种家族力量,控制军队、有地盘有势力——是当时贩毒成为毒枭,几乎不可或缺的要件。
谭晓林改变了这种格局。这个瘦小的四川人,1993年出境到达缅北地区,很难说这次离国不是他的求生选择,但8年后,他却是中国警方最为关注的毒枭。2000年的《中国禁毒白皮书》描述说这一年,“中国境内共缴获海洛因6.3吨”。而这一年来,警方仅缴获的谭晓林贩毒集团的海洛因即达3吨。所以,当时记者去到云南采访,当地负责禁毒的最高警官、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孙大虹定义谭是,“我们建国以来抓捕的向我境内贩毒量最大的毒枭”。
但是,谭晓林没有军队、没有地盘也没有势力。所以,时任云南禁毒局副局长的董胜向记者分析说,按传统“毒枭”定义,不如说他是一个“毒商”更准确。而他完成由“商”而“枭”,正是这一地区新生代的毒枭。谭的“成功”——云南禁毒局侦查处长蒋明东,一位跟踪谭晓林两年时间的警官跟记者说是,“专业化”。谭的“专业化”是他对海洛因运输线路的发现与运用。早期毒枭杨茂贤们,有军队能控制海洛因生产,却没有能力完成过境中国的运输,他们最厉害的也仅将海洛因运送到昆明而已。谭晓林在这点上胜出他的前辈们,他开辟出5条与传统线路完全不同的运输道路,可以将海洛因由缅北地区送达广东,广东也因此成为海洛因区域性市场中心。
记者后来通过公安部协调,采访谭晓林,坦率的谭直接向记者计算他的市场考虑:“我没有做海洛因加工厂,也没有打算做。很简单,你去了解鸦片交易市场,现在每拽2200块(当地的一种计量方式,每拽等于1.625公斤),不算高,最高时能够达到5000多块。表面上看,每亩罂粟能赚几千块,比一般农田赚得多,但就毒品而言,却是最低的。再算加工厂,大约每5拽左右的鸦片可以做一件货(海洛因700克),这需要1万元左右的成本,加上‘税钱’1万、3000元的加工费、2000元的化学用品费用。一件货全部成本大约2.5万元,这样的成本我去拿货,行情是3.2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做加工厂,每件货能赚7000至1万元。但是我用3.2万元拿的货,运到广州,基本价格是8.5万元。这样一算,什么环节利润最高,自然清楚了。”谭直接进入利润最丰的环节,即使没有军队,也容易成为最令警方头痛的毒枭。
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陈存仪曾与记者讨论谭晓林,“他确实在运输线路策划上,远远超过他同时代的缅北毒枭”,所以谭晓林由商而枭。
在谭晓林与刘招华之间,全球毒品格局又有一变,毒品市场,传统占统治地位的海洛因开始挤进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科学研究所的何颂跃博士称,“未来冰毒与摇头丸,会取代海洛因,在毒品市场占主导地位”。这时候,也由于冰毒制造技术的转移,出现了刘招华。作为对手,禁毒警察陈存仪称刘在“制毒技术上不错”。刘招华的“专业化”又与谭晓林迥然有别,他更像实验室里的“研究者”。通过警方调查,刘比较与一般冰毒制造者不同的是,他用化学合成的方式制“冰”,这样一来,“一则回避了国际社会最为严厉控制冰毒制造的化学前体——麻黄素,在‘安全性’上有了‘保障’;再则,通过化学合成,又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正如谭选择专攻运输一样,刘技术优势的拥用,同样使他可以获取这一领域最巨额的利润部分。
广东普宁有庞大资金与人际网络的陈炳锡不太把刘招华放在眼里,毒品市场形成的一种传统,下游毒枭需要最强力的控制力,这种能力陈炳锡具备。他也因此成为这一行当的大佬。但与陈维护人际网络与对抗侦查的成本比较,刘招华获得利润的效率,可能远远高于大佬。也正因此,面对一般审讯警官,“刘招华说话很响亮”。
那些审讯刘招华的警察也乐意跟他讨论什么才是最牛的坏蛋,他们最终达成的共识是,“没有被抓住的,才是最牛的”。如果以此标准来判断刘招华,“这个时候,他沉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