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老人掀起感恩行动
途经10省市行1万多公里 寻找当年救助唐山人的各地恩人
“出发!”简单的一声号令,4月23日,8位老人从唐山市抗震纪念碑广场启程,踏上了漫长的“感恩之旅”。 贾宝兰说,在此之前,他们都是自行车骑游爱好者,自发组织了此次活动。
“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在酝酿这个活动了。”队员许新民说,除了骑着的自行车外,每位老人还携带大约50斤重的行李。为了节约资金,他们很多时间都是在路边搭帐篷露宿。
“此行的最终目的地选在云南,是因为地震当年,西双版纳有一个6岁的傣族男孩,向唐山灾区捐出了仅有的5枝铅笔,30年过去了,我们希望见到他,当面向他表示感谢!”
老人们表示,地震发生后,唐山向外转运伤员16万人,全国人民给予了无私援助,他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寻找当年的救命恩人,并沿途感谢当年曾经支援唐山、救助过唐山人的解放军战士、医护工作者等。
按照行程计划,他们将骑行1万多公里,途经山东、河南等10个省市,走访80多座城市,整个行程至少要3个月。
刘宝成济南如愿找到接生医院
5月11日下午,他们一行来到济南,凭着点滴线索找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在这里,刘宝成如愿找到了当年的恩人,圆了30年的感恩心愿。当年,已怀胎9个月的妻子刘秀兰在地震中被砸伤,她当时进入了临产阶段。
但地震之后唐山的医疗设施几乎瘫痪,救援人员连夜将刘秀兰等5位临产妇女送到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在医务人员的精心陪护下,刘秀兰于当年8月30日顺利产下一名女婴。
“医院接生的大夫建议给女婴起名叫‘刘鲁明’,寓意着女儿在山东省大明湖畔出生。”刘宝成说。孩子出生后,大夫和护士为女儿缝制被褥和衣服,将刘鲁明当作自己的女儿来喂养,直到她们母女返回唐山。
“30年了,终于找到了,我马上给家里人打电话。”刘宝成说,“这里出生了5个孩子,我们回去就找其他的4个孩子,让他们一起来济南,来感谢这个生育他们的地方,让这种医患情谊代代相传。”
解兰银结缘上海好心人受助10余年
唐山市民解兰银的母亲在地震中受重伤转到辽宁营口市人民医院救治,却与上海人张福生夫妇结缘。
“绝对是缘分!”已退休的82岁老人张福生,谈起这段经历颇多感慨,“解兰银的孝顺感动了我,他晚上出去为受伤的母亲买水果,而身上只有6毛钱。”当时食品供应紧张,在附近针织厂工作的上海人张福生立即掏钱买了苹果和梨送给老人,并在老人出院的当天前去送行。从此,他们在两地之间开始了密切联系。
从1977年开始一直到1994年,除了糖果等物品外,靠缘分结识的张福生每年都寄钱给解兰银,资助他的3个女儿直到大学毕业。
“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接受晨报记者采访的张福生老人非常淡泊,“主要还是他们自己努力!”张福生说,当时他们夫妇的工资不高,还有多个子女需要抚养。想到解家更困难,他们决定尽己所能帮解家。1994年,解兰银一家专门赶到上海致谢,并于2004年将张福生夫妇请到唐山游玩。
迟到的照片让崔凤秀抱憾至今
“这张照片如果早点寄出,也能了却我的一桩心愿了。”63岁的崔凤秀一边看着照片一边不停摇头,“我们对不住上海的林忠杰大夫呀。”
地震前10天,崔凤秀的丈夫刚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平房,他们的床铺还是两扇门板临时搭的。地震时屋顶掉下了,但因空隙她和丈夫幸免于难。崔凤秀说,当年9月,作为孕妇的她被送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唐山的临时驻地检查身体。“当时医生说是双胞胎,大家乐坏了,因为这是当时灾后该医院检查的唯一一对双胞胎。”崔凤秀称,“但由于我血压高,需要立即住院,主治大夫林忠杰非常照顾我。”
临产很顺利,出院的那天,医生、护士甚至食堂的厨师都来送行。当时林忠杰大夫称,希望他们能送他一张双胞胎兄弟的照片。
半年后,她将孩子的照片送到医院,结果发现当时的医务人员已走了。就在大地震20周年纪念之际,她托人把照片给林忠杰大夫捎去,但后来听说林忠杰大夫移居海外了。30年前的一次迟到之举,成了如今的遗憾。
阔别30年,“姐弟”将在洛阳举行婚礼
地震过后,张晓东失去父母成了孤儿。
当年8月8日,张晓东被辗转送到河南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在那里,一位叫马淑云的护士待他像亲弟弟,每天都到他的病床前跟他说说话,还给他讲故事。出院时,他抱着马淑云的腿哭着不肯上车……
30年来,张晓东日夜思念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的洛阳,思念亲如姐姐的马淑云。今年4月,他从唐山独自骑自行车来到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在那里,他见到了阔别30年的“姐姐”马淑云。
回到唐山后,他脑海中总是浮现马淑云的身影。他已离婚多年,在同样离婚多年的马淑云身上,他又找到了久违的幸福、找到了家的感觉。
回到唐山仅10天,张晓东第三次来到了洛阳。这一次,他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已商量好了,婚礼于今年9月1日在洛阳举行,这一天也是张晓东的生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