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个电话都透着委屈
本报报道引发关于交警执法问题的大讨论
本报刊发《反常规则就像专为罚款设的套》一文后,引起较为强烈的反响。昨日,本报呼叫平台4286666接到热线电话百余个。许多市民讲述了他们的遭遇,一些外地司机在盛赞本报报道客观、有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从太原软环境方面表达了他们的认识和看法,还有一些读者则向交警部门建言献策。 一位读者一大早就来到本报热线发表意见,他说,《新交法》明确规定政府不能给交警下罚款指标,定罚没任务,同样,交警也不应把罚款当成执法的惟一手段与终极目标,如果交警部门不能端正为民服务的意识,一味加大罚款力度,只能激化警民矛盾,在我们国家强化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太原交警应该思考一下近一段时间的执法形象。
在此,本报从读者叙述的经历和意见中撷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予以刊发,希望能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
质疑 躲在暗处只盼违章?
刘先生讲了他的经历,他多次驾驶车辆在省城南内环街与寇庄西路的交叉口处行驶,发现在路边有禁止左转标志的地段,警察不在路口提示司机,而是等车辆违章后出来罚款。“执法部门是否应该考虑,让交警事先提示,而不是在暗处等罚款。”刘先生委屈地说。
戴女士是自行车一族,她每天骑自行车从双塔西街沿南沙河坝堰行走,自从上、下行标志互换后,沙河西坝自行车和汽车交错对行,非常危险,她希望记者能调查一下,是不是交警有罚款任务,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加罚款收入。
感受 这样执法影响太原形象
太原的陈先生是一位到过全国好多地方的老司机,他发现其他地方的交警主要都是在疏导交通,从没见过人家拿着罚单堵在当路。但是,在太原的街头,很多交警们手里拿着罚单,不管能不能停车的地方都要拦下来罚款。
陶先生是在太原做生意的浙江人,他经常到太钢进货,可是,在通往太钢的线路上,总不让大车通过。有时冒险去拉货,刚出太钢大门就被罚款。据他讲,交警们就站在门口等着车出来,然后就开罚单。“这样外省人谁还敢来太原做生意啊。”陶先生说。
张先生去年从北京来太原投资,他开着自己北京牌照的车在太原行驶总是提心吊胆,好几次被罚款后找不到交钱的地方,他说,一座城市应该有足够的包容性,太原个别交警缺少这样的胸怀。
建言 交通标志不要老是变
“对一些不是恶意违章的情况,是否可以考虑罚款、扣分不要并行?”谈到交警的处罚,王先生这样建议。他认为,交警执法中,应该对那些性质恶劣的从重从严处罚,而对不是恶意违章的,交警可以先提示纠正,下一次再处罚。这才是规范交通的真正体现。
就太原市区时不时地对一些线路进行重新制定,苏先生觉得不应该。一些老司机对于经常行驶的路面,往往已经形成习惯,事先没有任何宣传地改了,难免有违章。苏先生建议,交管部门应尽量不要随时调整线路,确实需要调整的,也要事前做一定的宣传工作。
在太原市南沙河坝堰行车挂掉一个倒车镜的苏先生也表示,“更改交通规则的情况应该尽量避免。交通标志老是变来变去,会让大家无所适从。”
郝先生表示,除了罚款,交管部门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开通一些专门的服务热线,让大家有什么疑难问题通过这些热线实实在在得到解决。另外,随着机动车增加,许多新司机对太原的不少交通条例不太清楚,针对这个情况,交管部门是否可以考虑配发一个交通手册,将一些容易出现违章的地点提前告诉大家。“而不是等在隐蔽处罚款”。
还有读者建议,新设立或者变更一些交通设置或新交通规则出台时,应该提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