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的国产电影的票房与口碑不成正比
没想到,刚才这部钱花的少的不能再少的影片,赚回的票房却能超过不少进口大片,这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中的确是件有点疯狂的怪事,先不说这部电影内容到底怎么样,就看看每年几部国产大片,动则上亿的制作宣传费用,弄的满城风雨,妇孺皆知,可最后看了不是让人大呼上当,就是失望而归,看国产电影的感觉倒有些像在看中国足球。
在中影集团下属原北京电影制片厂的第二混录棚里,录音师王恩峰正在为一部国产影片调试音效,王恩峰告诉记者,正是当年那些经典的国产电影让他爱上了这个行业,一干就是20年。
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录音工程师王恩峰:“小兵张嘎啊,地道战啊,一江春水向东流啊,包括那时候的刘三姐,那个歌剧形式的那种唱的,那个时候就觉得太美了。”
在原北京电影厂工作的二十年间,王恩峰为《子日》、《黄河绝恋》、《嘎达梅林》等优秀的国产影片担任录音师,随后他又为冯小刚的影片《不见不散》、《一声叹息》、《没完没了》国产影片担任录音师,显得极为平淡。
王恩峰:“包括我做的很多片子,可能台词,我后来也都,过一段时间也都记不住,我觉得很少有那么经典的。”
和王恩峰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北京新影联院线的副总经理刘洪鹏,刘洪鹏告诉记者,目前国产影片一年的产量在260部左右,其中只有大约120部能够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进入院线放映,而其余的100多部影片只能通过DVD等方式发行,甚至长期沉寂在影片库中。
刘洪鹏:“这差不多已快接近一半了,如果这些片子都经过电影局的通过令以后,可能这一半的片子,大概它拿到院线,拿到影院放,影院可能没法给它安排,就是说它可能真的连几场都排不了。”
不仅如此,在进入院线放映的国产影片中,除了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等著名导演的作品外,大量的影片都无法摆脱投资小、水准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通病,即使能够公开放映,票房收入也极为惨淡。
刘洪鹏:“很多片子大概在整个院线,我们院线100家电影院,整个排下来能有个20场、30场,也就是这样的片子都有,整个的收入就是几百块钱的,整个一个片子,在我们这,就几百块钱的都有。”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国内影片的惨淡经营呢?在王恩峰的记忆中,20年前的中国电影人和中国电影一样充满了热情,每一部影片从剧本写作到前期拍摄,再到后期制作,都倾注了创作人员巨大的心血,而现在的国产影片却显得极为浮躁。
王恩峰:“那时候的演员,谁要是塑造一个角色,演员可能要去体验生活,有可能一个月两个月,多的半年,有的还有一年,而现在,演员就是这三天那五天的,很忙,但是呢,就生活的体验和生活的塑造上就不如人家。”
而刘洪鹏则认为,对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是目前国产影片遭遇困境的主要原因。
刘洪鹏:“不懂市场,没有市场的热点,那么观众非看这个海报或片名他都不知道,所以人家不可能去买这个片子。”
都说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言不假,影片好坏最后总能在观众那儿找到准确的答案,游走于金钱和艺术之间的中国电影,这些年走的不容易,一路跌跌撞撞,观众的口味已经被好莱坞的大片、欧洲的艺术片、日韩的生活片,调教的越来越精细的时候,国产电影也跟着观众亦步亦趋。
1987年的那个夏天,中国亿万观众被张艺谋的影片《红高粱》中的歌声打动,这是第一部获得重要国际影展大奖的中国影片,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绚丽的画面、大胆奔放的表现手法,鲜明的人物个性,使它成为中国新时代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已经沉寂很长时间的中国电影市场也被《红高粱》火辣辣的烧热了起来,1987年的中国电影还处在计划经济时期,这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总收入在15个亿左右,但在此后的七年里,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沉寂,好的影片越来越少,看电影的人也越来越少,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逐年萎缩。
1994底,为激活中国沉闷的电影市场,中国第一次引进美国大片《亡命天涯》,再次激发亿万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情,随后接连不断的大片推动一批又一批的观众走进了电影院,但好景不长,对大片的热情仅仅维持了两年时间,1996年中国电影全国票房收入滑落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全年票房收入只有8亿元,中国电影市场的出路在哪里?究竟是靠进口大片的强力刺激,还是靠中国导演的自救?这成了当年电影界讨论最热烈的话题。
1997年,冯小刚推出《甲方乙方》,收获3600万票房,超过了当年的许多进口大片,这是十年以来第一部取得票房胜利的国产影片,以娱乐为主题的冯氏电影,从此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固定的贺岁节目,而冯小刚的电影,每部都获得巨大的票房成绩,《大腕》、《手机》、《天下无贼》,冯氏电影,成为中国电影一个新的探索模式。
2003年,电影导演张艺谋和投资人张伟平推出了《英雄》,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部商业大片,高成本的投资带来了高额回报,票房收入2亿5千万元,至今这都是中国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
2004年,是中国电影的“国产年”,《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功夫》的票房都超过亿元,全年15亿元的总票房中,国产影片的票房达到8亿元,首次超过了进口大片,但是繁荣背后也有隐忧,当年国产电影的数量高达212部,但四分之三的影片都没能进入影院。
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0亿元,这是20年来中国电影票房最高的一年,但是这一年对于《无极》的争论,也使得更多业内人士关注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无极》虽然被观众质疑,但票房却高达1亿7500万元,而像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青红》、《红颜》虽然口碑极佳,但却在票房惨败,票房与口碑的矛盾,大制作大场面与故事情节、内涵价值的矛盾,在国产影片中显得如此尖锐,这似乎证明中国电影的探索还将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看看中国电影这些年的探索,不难发现它有两条主线,冯氏的娱乐片和张艺谋、陈凯歌的古装商业大片,这两条路都取得了各自的成功,但现在也都面临各自的问题,从电影本身来说,其实是形式和内容的拿捏,从市场来看,则是票房和口碑的差异,从电影投资方来说,他们看中的则是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这次《疯狂的石头》,以低成本取得高票房,口碑也不错,这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实在是件比较罕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