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为牧区带来变化
摩托改变青海藏民生活
都龙(音)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藏族牧民的生活必需品,有盛放酥油茶的壶以及色彩艳丽的手织品,富裕藏民还会来买发电机用来发电照明。店里还摆放着6辆摩托车,这可是青藏高原这片辽阔土地上意想不到的生活用品。 牧民特多尔吉走了200多英里来到这家商店,就是为了买辆摩托车,他想骑摩托放牧,“我过去是骑马,但摩托车更快”。
青海省大部分藏民靠养牦牛和绵羊谋生,这里的山地草原如今几乎成了“摩托车王国”。摩托的价格有时比一匹马的售价还便宜,分散居住在这一广阔地区的藏族牧民购买摩托车不仅出于生活的需要,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镇上到处都是骑摩托车的藏民。“你只有骑马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牧民。”坐在帐篷边的一名牧民看了看停在一旁的摩托,笑着说,“不过,这就是我们的马。”
这一趋势是几年前开始的,这也反映出青海这一偏僻地区藏民的生活发生了微妙变化。一些牧民家庭仍住在帐篷里,在冬季和夏季牧场之间迁徙。不想继续在草地上生活的牧民,搬到当地政府建造的房子里居住。太阳能为偏远牧场带去电力。这都使当地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甚至住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偏远地区的牧民也不时来到城镇购买物品。
人们之间不断深化的交流使摩托车成为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我们进城时主要用摩托来运输。”一名29岁的牧民说,比他更富的牧民5年前就买了,他和哥哥不久前才买了第一辆二手摩托,“过去骑马到镇里要两天时间。现在快多了。”
摩托车的到来,让很多牧民进一步体会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变化。过去,他们集体饲养牦牛和绵羊,然后按规定价格卖出。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他们能以更高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牛羊。近年来,随着积蓄不断增多,一些牧民开始有能力购买摩托车。而最近国内制造的更便宜的摩托车的到来,使更多人买得起了。一辆二手摩托的售价只约50美元。这一地区的每个十字路口,都能看到摩托修理店。都龙商店的老板屈江(音)说,他每年能卖20到30辆,上面都配有音响以方便牧民听藏族歌曲。
对牧民格尔苏来说,电视或许还是个遥远的奢望,摩托车则不同。去年他买了摩托车,“过去放牧,两个大女儿必须帮忙跟着牦牛群和羊群,现在我一个人就行。”他计划今年秋天送女儿们去上学,“不过我想把摩托卖了,因为油价太高了”。
尽管草地上还常能看到马,但慢慢地,停在牧民帐篷外的摩托车将变成随处可见的现象。▲(摘自7月25日美国《纽约时报》,原题:中国牧民开始熟悉在牧场轻松放牧,作者吉姆·雅德利,陈一译)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