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 1976年3月 主持人
我生命中第一个夏天就是在地震棚里度过的。小时候奶奶就告诉我,地震的时候,我刚出生几个月,还是被抱在怀里的小婴儿。大家不敢在屋里呆着,都住在地震棚里,因为父母插队在内蒙我就又被送到了内蒙,躲避有能的余震。
当然,这一切我都毫无印象。对于那场地震,我只知道很多人因此失去了家,失去了亲人。在灾难中,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我们听到过的各种故事,似乎都是叙述了关于人性和选择。
★尼秋 1973年出生 记者
当时我才3岁啊!就记得被我妈抱着往外跑,走都走不稳,门打不开,最后被我爹一把拉开。下楼以后,满地方都是人。后来开始下雨,凌晨天居然不是黑的,是暗红色的,很可怕。
大家都睡在院子里头,我妈带着我睡在两条长椅上,上头搭着塑料布,倒是不知道害怕。我们当时在北京,就在现在的cbd这里。别的不记得了,就记得一切都是晃悠的。
第二天,大家都搬进了各式各样的地震棚,住了几乎半年。现在想想真的很可怕。自然的力量下,人太渺小了。永远不要与自然对抗。
★陈鸿武 1970年8月 质量工程师
地震那年我六岁。在湖南衡阳老家。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不敢住在家里,母亲还把一只装满水的碗放在桌上,如稍有动静则水波荡漾,这也算我们当时的发明专利吧。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年少不经事的我常常钻到桌下,嬉戏玩耍,震动餐桌,随后大声呼叫:“来地震了”,常常招来大人的一顿责骂。
记得父亲单位一位同事,当时儿子在唐山当兵,地震后无法取得联系,在炎热的季节竟然披上了棉袄,事后得到的消息是牺牲于灾后的瘟疫。
我相信我们都不会忘记曾经的那场灾难,触动已被封印心灵深处的梦魇。
★高增先 1951年4月30日 高级工程师
1976年7月28日我不会忘记,那一天唐山大地震爆发了。我虽然刚到北京工作,但亲身经历了地震的影响。
夏日的午夜,酷热难当,我刚入睡,突然觉得有人在用力的摇我的床,正在纳闷,同宿舍中一位经历过辽宁海城地震的同事大喊一声:地震了!我们迅速起床冲下了楼,只看到停放在空地上的解放牌大卡车正在上下摇晃,而东北方向的天空则在闪闪发光。
空地上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在议论这次地震,忽然大雨倾盆,大家无法避雨,都淋了个湿透。
事后,我得知了唐山大地震的消息,我义无反顾的捐出了当月的工资,也算为唐山人民尽了自己的一份微力。
★连静 1982年2月 秘书
出生在80年代以后的我,有幸躲过了那场天灾,但是我对它并不陌生。因为当时我姥姥家就住在离唐山不足100公里的地方,我的妈妈经历过那场磨难。虽然不是在震中,但也被它的余波惊出了一身冷汗,妈妈住的房子塌了,万幸的是没有受什么大伤,但舅舅的下巴上却永远留下了它的印记。
我经常问舅舅“当时不害怕么?”,舅舅回答“当时还小,不懂事,根本不知道地震有多可怕!”。我想,也许在那次天灾中能够活下来的孩子们应该是最幸运的,地震并没有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以使他们在以后的生命里回忆不起那段噩梦。
现在在回姥姥家的路上能够路过唐山新城,看着那些平静生活的人们,谁又能想到这里的人曾经遭到灭顶之灾呢?我希望地震不要再光顾这里,也不要到处乱走,永远的呆在家里不出来,让人们过平安幸福的生活。
★高婴 1977年5月 网络编辑
只记得我妈说过唐山大地震的事情,当时他们和我姐姐住在筒子楼里,夜里大家睡得很沉的时候,突然感觉楼房晃动,我爸立刻从床上跳起来,说“不好,地震了!”,他们抱起我姐姐(已三岁)和邻居一起躲进防空洞里面,我妈妈说我姐姐当时很兴奋,一直在嚷着“敲锣打鼓放鞭炮”,第二天得知唐山大地震十分惨重,可是当时我还没有出生,这些也只是听说。
★杨剑峰 1973年出生 网站总监
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才三岁,当时的情况没有什么感官上的印象,只是在自己记事的时候经常听说,尤其是自记事以后当有传闻再有地震的时候,各种防震知识的声音在耳边不断回响,于是有了很多理性的认识,知道了防震棚(虽然至今没有见过),知道了床板、桌子的另一个作用,后来又知道了卫生间里管道多对于防震的好处,并且是一个不错的避震场所。
后来在上大学的火车上,匆匆路过这个劫后余生的城市,虽然经历了那次可怕的灾难,但是人们反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美好的家园,焕发出年轻的活力。
★马晓静 1981年10月 文字工作
记得很小的时候,奶奶和妈妈就经常给我们讲述地震的故事,讲述地震中的逃生发经历,讲她们在简易蓬中的生活,讲爸爸骑了近一天的自行车终于找到了在开滦矿务局做电工的爷爷……
“当时那么危险,你爷爷并没有自顾逃生,而是担当起了保卫工作,在单位门口站起了岗……”从奶奶讲这个故事时自豪的语气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当时人们无私无畏、齐心协力、顽强地与灾难抗争的精神。
★胡宏哲 1980年出生 在读博士
大地震之后四年我才出生。对它的印象完全来自于一些报告文学和电视节目。间接的,隔了很远的距离。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一篇描写几个矿工从这场大灾难中逃生的报告文学。
小的时候读起来仿佛是在看惊心动魄的历险记,感觉很有点像读海明威大爷的老人与海,对人的精神力量充满了信心,认为毫无强力的精神可以创造一切奇迹。甚至在意想中希望自己也能够亲历这样一种挑战。
现在想来,是太幼稚了。每次想起来30年前那场大灾难,心似乎都在颤抖。想象一下,有多少76年的孩子名字叫做震生。一场灾难,大到足以在不可胜数的孩子身上留下一辈子的烙印。
★吕桂芬 1950年9月2日 高级工程师
令人难以忘记的唐山地震过去30年了,回想起30年前的7月28日,所经历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
1976年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是灾难多发的一年,受尊敬和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逝世,“四人帮”倒行逆施,地震灾害的来临更增加了中国民众的灾难。
在天灾人祸面前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解放军的帮助下取得了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虽然北京不是地震的中心,但是受损程度也相当严重。即便这样,北京人民依旧心系灾区,积极支援唐山人民恢复家园,真正做到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震后的唐山人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对唐山地震的援助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震后多年,我们秉承了抗震救灾的精神,不断地跨过了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中国的强盛。这种精神应当流传下去。
★小涛 1979年出生 外企职员
我对唐山大地震这件事情知道的真得很少,自己也没看过这方面的资料,全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也不知道准确与否,主要就以下三点:
1. 唐山大地震好像发生在晚上,北京也受不小的影响;2.
据说死了几十万人,整个城市变成一片废墟;3.据说地震发生后,国外要给中国援助,中国不要。
天灾人祸,人类难以抗拒的,也是在所难免的,即使是在科技非常发达的今天,也是如此。
★武敬云 1977年出生 公务员
我对唐山大地震的了解很少,自己没有经历过,自己的亲戚朋友也没人经历过。只是知道唐山大地震是空前的一场地震灾害,一座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真的感觉到大自然的力量强大,和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当经过现在的唐山时,真的很难再看到当初地震的遗留迹象了,除了纪念碑。人们最好还是要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的,珍惜和平安定,爱护自然,珍爱生命。
★姚晓威 1982年出生 IT业技术员
由于唐山地震的时候还没我,所以也说不上什么感触之类的,对那次灾难的印象大部分来自父亲的平时的唠叨。命运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是我对唐山地震的第一印象;其次是对军队的印象,平民跑出唐山,军队则跑进唐山。
★郝魁峰 1978年出生 高校教师
灾难带给亲历者的往往是梦魇般的记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无法体会得到。我们只有带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感受。那些在大灾难面前,表现出的善良,悲悯,宽容......一切美好的品质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
★张国勇 1977年出生 公司总经理
我是出生在震撼人心的唐山大地震之后的第二年,所以对于它根本谈不上有什么记忆,然而直到我长大懂事的时间里,人们还在不经意地谈论着那一年的那个大事。家距离唐山并不很远,所以被地震波及到很大的程度,据老人们讲那时候人们都惊慌失措,不知道应该往何处逃生,大雨横扫,地面出现裂口,房屋因此或倾斜或倒塌,险象环生,险景重重,慌不择路,皆无安身立命之处。好在只是余波作崇,时间也短,所以没有发生亡人事故。
到最后人们才通过广播电台(收音机)知道是唐山发生大地震波及到此。而广播电台里报道的当时唐山的情况却让人惊心动魄,一座美丽的城市因此而化为平地,众多的民众因此而丧生。又至让人们去掂念的季节,让我们为那些永在地下的亡灵祝福和祈祷。
★任峰 1979年出生 公司职员
地震对唐山是毁灭的残酷的,但不是落魄的悲观的。全国人民对唐山的支援和唐山人不屈不挠重建家园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有感于这些可歌可泣的救助和自救,但也在思考地震预报和紧急事件快速反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距离唐山仅115公里的青龙县在那次唐山大地震没有一人伤亡。当然,紧急时间的预报和稳定社会局面在某些时期,可能是冲突,或者矛盾的,但是如果对不可抗力的灾难事件不做任何准备,可能带来的就是毁灭和残酷,留给后人的也就是悲恸和遗憾了。
★杨森林 1982年出生 公司职员
唐山大地震,对于八十年代出生的我来说,更多的是在电视与网络上看到的一些片断,却也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
而让我对地震深入体会的是两次“谎报军情”了。深夜了,在北京、石家庄的亲戚打来电话告知,要发生地震了,马上全家都转移到宽阔的地方,很多的乡亲难得的聚在了一起。这时的情形让父母们更快的联想起了七六年的唐山大地震,从他们的谈论时脸上的严肃表情,地震太可怕了!
电话中讲的地震并没有如期而至,但地震的可怕已经让我领略一二了!
★王懿莹 24岁 会计
三十年前的唐山大地震摧毁了一座城市,却树立了一个精神。当年的大地震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尤其是我们这些80年代后出生的孩子,对这悲惨的故事也只是从父母的口中或通过报纸和媒介了解到的。
我曾经看过一则报道,地震以后唐山人民在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城市,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辛勤的耕耘建立了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地震是我们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它很可怕,可我们没有办法躲避,但灾难发生以后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是自暴自弃,还是要面对困难继续在攀高峰呢?唐山人们给我们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陈霞 1980年2月 网络编辑
唐山地震真的没被预测到吗?之前,不记得在哪个网站上看到过关于《唐山警世隶》的文摘。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原来唐山地震在事前已经被预测到了,但是相关部门却借口四川那边搞防震已经闹得人心慌慌了,这次的预测若没有板上钉钉,北京附近再来个地震预报那还了得!?于是,这场原本可以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地震,在30年前,把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夜之间夷为平地,造成24万人死亡。24万条鲜活的生命那!
唐山,这是一个时代的笑话,还是一个至今都不能愈合的伤疤?我想不出来。
要是将来哪一天,再遇上这么大的地震,我会不会也这样“冤屈”的死去??
★高峻,34岁 IT技术人员
转瞬间,唐山大地震三十周年了,在怀念在地震中失去生命的同胞的同时,更想说的是地震知识普及的重要性。
唐山大地震前的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在那段时期会有地址灾害的发生。例如:家禽、牲畜的异常,河水、井水水质变化等,已经说明地址变化的存在。但是,普通百姓对这些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没有从这些自然现象中意识到危险的存在,也就没有相应的预防措施。
地震不像天气预报那样普及,随便的地震预报可能带来人员的恐慌,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但是,对于地震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让人们知道如何去预防地址灾害的发生,在地址灾难过程中知道如何自救,尽量避免这种灾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
★陈婉蓉 编辑
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尚未出生,所以那次地震之于我,只是儿时教科书上的一篇课文,以及以后不断学习的求生技能时听到的血的教训和好的榜样。直到我自己经历了丽江的那场大地震,才知道地震,会是什么样的一幅景象。丽江的大地震是7.0级,死亡人数309人。丽江同样位于地震多发带,祖辈们从教训中学习到的经验,使丽江的建筑防震抗震性能优越,再加上人口密度低,从而避免了更惨重的伤亡。对比两次地震,我想,幸存的人们应该从唐山大地震里得到一次惨重的教训。
预报准确与否和是否发布地震预报只是减少损失的不太关键的因素,因为,在这样人口密集的工业城市,突然发布地震预报只能造成恐慌和混乱,短期内疏散大量人群的难度太大。唐山,本来就处在华北平原的地震带上,当初在建设城市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防震抗灾,比如控制人口居住密度,比如降低楼层、建设具有抗震减灾性能的房舍。这些都是做得到的,城市的盲目不科学建设直接的后果就是惨痛的生命的教训。
逝者已矣,幸存下来的人,应该感恩,从教训中吸取经验,如果让这样惨痛的教训再次发生,那岂不是活得太混沌愚蠢。
★王园园 1982年7月23日 研究生
唐山大地震距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虽说没有亲历过那场灾难,但看过书、报,听过老人的讲述,也大体了解一些当时的情况。1976年7月28日,唐山在瞬间被夷为平地,24万人死于非命。在被认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地震面前,人们除了逃命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但是,在灾难面前,人性的不同方面也被反映了出来。其中,最让人震撼的是母爱。很多母子被人从废墟中扒出时,都是母亲呈卧蜷式,紧紧护住身下的孩子,虽然他们就这样死去了,但母亲无不是怀着用自己身体保护孩子以赢得生存希望的愿望的。另外,还有大家熟悉的陌生人从废墟中搭救陌生人的场景,也让人感受到了胜似亲情的温暖。当然,也有人趁机从死者身上争抢值钱的物品,这些人无论是在死者还是在拼命救人的人面前,都把自己渺小化了。在自然的灾难面前,人类就是一个整体,团结一致、互相扶持才是求生之道,而这也既显示出了人类的伟大,也彰现出人类的高贵品格。
★周芳 1982年7月26日 学生
80年代出生,久居城市。终日行走在钢筋水泥之间,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一切的灾难和痛苦似乎早已与自己绝缘。然而,当历史的文本再次呈现在眼前的时候,震撼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400多年世界地震史上最悲惨的一页,相当于400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16公里的地壳中突然爆炸。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也顷刻间被夷为平地。24万人死亡,16万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这种自然灾害带给人们视觉、听觉上的冲击与震撼往往出于人的本能。
而另一种震撼更多的来自于人们的顽强与执着。面对残垣断壁的废墟,家破人亡的困境,唐山人并没有被这场自然浩劫所压跨。与其说这是出于人类求生的本能,不如说是困境更激发了人的无限潜能,在虚弱的死和顽强的活之间,唐山人坚定的选择了后者。也正是因此,唐山人创造了奇迹。
其实,在灾难和厄运面前,人总是渺小的,羸弱的外壳没法给予我们强有力的保护,但是心灵却是我们最后的防线。虽然选择坚强,选择自己改变现实,可能意味着更大的创伤,但是它们却能带来属于自己的未来。自强不息与顽强拼搏是人类需要永恒固守的行动逻辑。
★王海龙 1976年11月 网络广告
我妈说那年死了好多人,北京的白塔都震裂了。后来有一个纪实文学专门写唐山大地震的,在广播里连续广播来着,印象很深,觉得就跟世界末日一样。因为有唐山大地震,小的时候很怕地震,那时候的父母成年人好象也很恐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经常有地震谣言传来传去。
★穆青 1979年3月 销售
由于发生地震时,我还没有出生,只是从后来的文字报道,和那部精彩的“唐山大地震”(名字不是很确定)评书联播对其有了些许感知。
★孙原 1978年8月 副主编
当时中国基本上处于崩溃边缘,周总理去世了,毛主席也在重病,四人帮横行。好像说唐山大地震死了将近30万人,几乎唐山都没有站着的房子了。我爸爸是司机,那时候往唐山拉救援物资,说晚上睡觉了经常被余震震醒,什么都不顾就往空地上跑。
★那昕 1977年8月 研究员
对于唐山大地震的印象仅限于毁了一座城市,死了几十万人,好几千人成为孤儿,解放军英勇救灾,咱们政府拒绝了国外的援助。
★赵力昕 24岁 人力资源
因为我出生在80年代,对唐山大地震没有过多的概念,只是偶尔在电视的报道里得知一些消息。它是中国历来罕见的一次大地震,给唐山地区的全体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据我了解,这次灾难死亡人数高达二十多万,给中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李静 1981年生 企业宣传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了一段关于唐山大地震中不幸的幸存者,印象里有这么一段我记忆犹新,心里很痛:有一天,我领着小冬梅到物资组去给她兄妹找衣服,小冬梅拿了一双大人穿的男式胶鞋,我问:“你拿这做什么?”她说:“给我哥……”“你哥哪能穿这?”我笑了。“我爸我妈不在了”,六岁的冬梅认真地说,“哥哥的脚长大了,要没鞋穿怎办?”这就是地震留下的孤儿。灾害坑苦了他们,使他们承担了根本不该承担的东西。即使现在生活的时代是如此的安定,至少在中国,没有战争,目前也没有再发生如此巨大的灾难。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苦难的日子,不能挥霍光阴。这就是所谓的“居安思危”吧!
★Candy 1982年生 网页制作
30年有多久,有多少记忆可以永存和消失在这个时间里?30年前的凌晨虽然只持续了5秒,但永久的烫在了唐山人民的心底。我观看了很多地震时的照片,当时非常残酷,我希望现代人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生活来之不易!
★张佳 1982年生 网站编辑
前段时间看了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节目,这期节目是为了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30年前,我还没出生,对于80年以后出生的人来,那场地震似乎离我们太遥远了。但随着节目中不断深入,我也终于明白,原来地震竟然改变了那么多人命运,而那场地震也最终成了新中国一个永远的伤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