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日前,记者对服装界的传奇人物——法国著名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进行了专访。刚刚度过84岁生日的皮尔·卡丹丝毫不显老态,他精神矍铄,步履矫健,嗓音洪亮,语速飞快,回答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脱口而出,不假思索。 经过60年引人注目的职业生涯,皮尔·卡丹早已习惯了面对媒体,就像他对“成功”习以为常一样。《参考消息》:您是如何保持身体健康长寿的?
皮尔·卡丹:工作是永葆青春的灵丹妙药。其次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量的运动。《参考消息》:那您一定是个工作狂,也是个运动狂了?
皮尔·卡丹:我从未停止工作,并且将来也不会停止,我希望到死的时候还是在工作。不过我不是个热爱运动的人,我经常从事的锻炼就是爬楼梯。《参考消息》:那您如何看待成功?
皮尔·卡丹:成功对我来说再平常不过了。成功是一种才能,意味着我所做的事情受到大众欢迎,我的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有人欣赏我。我成功的途径就是我的才能、工作与各种作品。成功是一种责任。取得成功后,就要担负起对别人、对社会的责任,必须继续工作下去。第一次成功不难,难的是以后保持佳绩。我总是对自己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目标、新的要求,所以能够一直成功。《参考消息》:时尚是什么?
皮尔·卡丹:时尚是一门艺术,具有商业和社会双重意义。透过时尚,我们可以了解生活的艺术,许多艺术家正是借助衣服来传递文化的。假如时尚不复存在,想想看,商店、摄影师、照片、模特、珠宝、丝绸、织物全都消失了,那会是怎样的情形。时尚不光指衣服、发型、珠宝、香水、帽子、眼镜、腰带、箱子、鞋子,全都在时尚范畴内。时尚非常重要,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时尚又无处不在。《参考消息》:那么时尚带给您什么?您又带给时尚什么?
皮尔·卡丹:我把我自己的风格带到时尚界,这不仅指我的设计,也因为我让高级时装走入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如同一名“领袖”,设计出来的衣服在当时看来有些奇怪,似乎根本没法穿,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我推出的款式非常多并且设计独特,宇宙、卫星、激光都给了我灵感,这种影响力是当时许多人无法比拟的。时尚带给我的是成功与荣誉。我曾想成为演员或者舞蹈家,但都失败了。而时装让我拥有了存在的理由。我曾经是最年轻的设计师,现在则是年纪最大的设计师。年轻的时候我就获得了成功,现在依然成功。我毫无遗憾。《参考消息》:人们很少看到皮尔·卡丹的广告……
皮尔·卡丹:我从不做广告,我就没有这部分预算。我的广告融在我的设计当中,我希望对自己的产品感到自豪。如果我要付钱才能获得成功,那是一种耻辱。《参考消息》:讲一下您与中国的故事吧。
皮尔·卡丹:我与中国的渊源和两个故事有关,一个关于纽扣,一个关于挂毯。很长时间之前,我就有一个梦想:去中国制造和销售纽扣。中国人口超过10亿,一个人总得有几件衣服,而不管上衣还是裤子都要用到纽扣。就按一个人一年至少使用30颗纽扣计算,那么整个国家每年就需要300亿颗纽扣,这是多么大的市场啊!纽扣还没有制造出来,我就已经想象自己是个富人了!
为了这个梦想,我去了中国。去之前,我联系了意大利和法国的一些纽扣销售商,希望他们跟我一起去。可那些人缺乏激情,做起事来犹犹豫豫:“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等他们后来发现中国的商机,我已经在那边开了二十几家工厂和商店了!后来我在中国授权代理销售服装,那些上衣、裤子、大衣、衬衣等等的纽扣都是从我自己的工厂购买的。
另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幅长城挂毯的。1976年,我应邀参加巴黎展览会的中国工艺品展览,其中一幅长城挂毯深深吸引了我,我想买下它,但一名年轻男子告诉我,这幅挂毯只用作展览,不出售。最后颇费周折,有关方面终于同意我买下它。拿到这块挂毯后,我立即将它挂到了皮尔·卡丹文化中心办公室里,直到现在。纽扣和挂毯,代表了我对中国最初的感情。《参考消息》:后来呢?
皮尔·卡丹:我一直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是延续的,中国对我来说如同一位老朋友。我是第一个在中国举办时装展览的西方设计师,第一个把中国的模特儿带到西方,也是第一个将正宗法国餐馆———马克西姆餐厅带到中国的人。《参考消息》:当时中国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还都比较低。
皮尔·卡丹:对,有些人觉得我疯了,可我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做许多事情的初衷不是为了钱,而是我觉得应当这样。比方说,北京的马克西姆餐厅我投入了500万美元,还为此多次到中国去、给餐馆做推介。在餐馆开始赚钱之前,我投入了很多。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没有起色,让人心灰意冷。这个时候的确需要勇气。幸运的是,我的态度始终是积极的。《参考消息》:您如何看待中国时装界?
皮尔·卡丹:我一直认为,中国有许多有才华的人,将来一定会出现不少大有作为的中国设计师。时尚不是法国的专利,英国、意大利、日本都拥有自己的世界顶级服装设计师,现在一些中国设计师也已崭露头角。不要忘了,才华无国界。(记者林晓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