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郑州记忆
1976年7月28日,一场强烈地震把百年唐山夷为平地,这是人类在20世纪所遭受的损失最惨重的地震。官方统计资料显示,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
一个当年参与过救护唐山大地震伤者的郑州市民的求助电话,掀开了一段尘封30年的往事———30年前,郑州救治了数百名唐山大地震伤者。因为
医院人手不够,市民也参与了伤员护理工作。在治疗和护理唐山地震伤员的过程中,郑州人民与唐山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郑州的一位医生珍藏着唐山伤员送的陶瓷杯子,一位当年参与救护工作的郑州少女,如今手持珍贵老照片深情呼唤:“不知名的唐山阿姨,你们还好吗?当年的郭慧挂念你们!”
30年前,郑州少女郭慧救护过唐山地震伤员
郭慧今年46岁,市建一公司职工。20年前的一场乙型脑炎差点夺去她的生命,此后一直病休在家。脑炎导致她的脑神经受损,这使她的叙说变得极为吃力,其中充斥了许多“好像”、“大概”之类的不确定词语。
30年前郭慧16岁,市33中(现为市四职专)高二学生。那年暑假,她突然接到返校通知。到校后,她和10余名同学接到一个特别任务———到当时的市四院(现在的市中心医院)帮助医护人员照顾疏散到郑州的唐山地震伤员。
来到市四院,郭慧和同学们惊呆了。医院住满了伤员,不少人身上血肉模糊。由于挂念生死不明的家人,所有伤员都在痛哭,医生和护士紧张地穿梭在伤员中间,安抚这些不幸的人们。
郭慧和同学们帮助伤员搞内务,“就是帮伤员洗衣服、打饭、端茶倒水,陪他们聊聊天,安慰他们。”郭慧和几名同学负责照顾3名唐山女伤员。
时隔30年,加上脑功能受损,郭慧已经回忆不起3名唐山女伤员的名字。只记得有一个40多岁,另外两个30岁出头。“那个40多岁的阿姨和一个30岁出头的阿姨受伤较轻,另一个阿姨伤得较重,可能截瘫了。”
郭慧能隐约记得,“那个40多岁的阿姨,好像除她之外,家里其他人都遇难了。有个骨盆受伤的阿姨刚结婚,爱人在开滦煤矿工作。”郭慧指着30年前和两名轻伤阿姨的合影说。
唐山阿姨想吃鱼,郭慧跑遍全城买来小鲫鱼
郭慧和同学们把3名唐山阿姨照顾得无微不至。隔了30年,当时的许多细节郭慧都忘了,但有一件事她却牢牢记着。和伤员闲谈间,那位40多岁的唐山阿姨顺口说了句想吃鱼,细心的郭慧记住了,身上没钱,她急忙跑回家向妈妈要了3元钱,到处跑着给唐山阿姨买鱼。
“那时候物资匮乏,也不知道阿姨想吃什么鱼,反正买到鱼就是胜利。”郭慧跑遍了整个郑州,最后在一家饭店花2元多钱买到了一斤干炸小鲫鱼。当郭慧把用饭盒盛着的小鲫鱼送到唐山阿姨床前时,焦香的炸鱼还冒着热气,病床上的唐山阿姨惊奇地睁大眼睛,随即握住郭慧的手,流下了眼泪。
大脑因病受损的郭慧依旧牵挂着唐山阿姨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两位受伤较轻的唐山阿姨康复了。她们急于回唐山寻找亲人,临别前,又舍不得这几个照顾她们一个多月的少女。“当时大家都哭了,唐山阿姨还邀请大家将来到唐山去做客。”但郭慧无论如何也想不起唐山阿姨是否给她们留下过详细地址和姓名。照片上的几个同学也失去了联系,那张30年前的照片,是那件事给郭慧留下的唯一印迹。
30年过去了,郭慧依旧惦念着当年护理过的3位唐山阿姨:“不知名的唐山阿姨,你们还好吗?多么希望能再听到你们的声音,多么希望能再见到你们!”
30年前的那场地震,将郑州和唐山紧紧连接在一起。由于当时文献资料缺乏,隔着30年的时光,虽然已无法确认郑州救治唐山大地震伤者的确切数字,但可以确认的是,有数百名唐山伤员在郑州温暖宽厚的胸怀里擦干血泪,鼓足勇气去面对已成废墟的家园。30年后,带着这份深厚的情谊,郑州人民祝福唐山!30年前郑州市四院收治了百余名唐山伤员
经过市中心医院(原市四院)党办工作人员半个多小时的查找联络,已经退休的外科副主任医师、76岁的梁如能老人是医院能够找到的当年救治唐山伤员的唯一当事人。这位自1956年医学院毕业起就在这家医院工作至退休的老人,全程参与了当年市四院对唐山大地震伤员的救治。
30年前,梁如能46岁,是市四院外科的医生。“当时外科的医生很少,只有五六个人,其中一位医生援藏去了,另两位医生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抽调到医疗队去唐山了。”在梁如能的记忆里,唐山伤员大约是1976年8月2日或3日开始陆续入住市四院的。外科的五六十张床位,有2/3住的是唐山伤员,仅剩的两三位外科医生,每人平均要管20~30位伤员,而且唐山伤员还在源源不断朝这里疏散,“最后只能把内科病房也腾出来一部分,给唐山伤员住”。
那时候,医护人员忙得脚不沾地。“当时上级有要求,要尽一切力量救治唐山地震伤员”,梁如能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地守在医院。这些唐山伤员里,有1/3是截瘫,不但瘫痪在床,连大小便都失禁了。医护人员给他们擦屎擦尿,清洗褥疮,大家都毫无怨言。据梁如能回忆,医院从开始接受唐山伤员,到最后一位伤员治愈出院,大约历时一年。“一般来说,伤势不重的住上两三个月就能出院,伤势重的要住五六个月,高位截瘫的伤员有的住了一年。”就这样陆陆续续,有来有走,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的一年里,据梁如能估算,当时的市四院收治了百余名唐山伤员。
唐山小伙感谢郑州医生,回家后寄来一个漂亮杯子
至今,梁如能还保存着她救治过的唐山伤员送的礼物———一个精美的陶瓷杯子。梁如能回忆,这名叫贾久祥(音)的唐山小伙儿当年大约30岁,是唐山陶瓷厂的职工。他当时因外伤入院,因为年轻,伤口愈合能力强,很快就出院了。贾久祥对梁医生无微不至的照顾非常感激,回到唐山后还给梁如能写过信,并寄来一个他们厂生产的陶瓷杯子做礼物。“那个杯子是白色的,上面有一条条绿色花纹,很漂亮。”小贾还在杯子上写着“感谢河南的好医生”。这个珍贵的礼物,梁如能一直没舍得用,珍藏至今。“小贾现在也该是60岁的老人了。”梁如能长叹一声,语气中有着无限感慨。
郑州市骨科医院医疗队在唐山忙碌了60天
市骨科医院离休的老院办主任王培杰,对医院当年收治唐山伤员的事有着脉络更清晰的回忆。同市中心医院的退休医生梁如能一样,王培杰今年也是76岁。30年前,正当壮年的他也是单位的顶梁柱。
事隔30年,精神矍铄的王培杰仍能清晰地回忆起唐山大地震发生后郑州医疗界的一系列反应。“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的,29日郑州市卫生局就召集各医院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卫生局要求各医疗机构立即组建医疗队,前往唐山支援救灾,同时各医院做好准备工作,迎接唐山疏散到郑州的伤员。
市骨科医院当时约有250名职工,医院挑选了25名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携带器械和药品于29日晚赶赴唐山。“我和医院领导一起送他们到火车站。”王培杰老人回忆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空前团结,一致支援灾难中的唐山,许多救援队伍日夜兼程赶往唐山。火车上的列车长、列车员一听说是去唐山救灾的,直接就让上车,“连车票都不用买了”。
郑州市骨科医院医疗队驻扎在距唐山市约50公里的滦县。一到滦县,医疗队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当时唐山已经源源不断往驻扎在附近县市的医疗队疏散轻伤员,重伤员则辗转输送到各地医院。由于地震中受伤的人大多是骨伤,郑州市骨科医院派出的医疗队承担了比其他医疗队更多的救援任务。“他们回来说,天天忙得团团转,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饿了啃个馍,渴了喝口水,工作就不分点了。”就这样忙碌了两个月,国庆节前夕,这支疲惫的医疗队才返回郑州。
在郑州救治的唐山伤员所有费用全免
在医疗队出发的同时,市骨科医院也紧张地进行准备工作,全力以赴迎接唐山伤员。“当时医院只有180张床位,天天爆满,许多外地来的骨伤科病人要等很久才能住上院。”为了全力以赴迎接和救治唐山伤员,医院一方面请正在等待住院的病人再耐心等待,一方面动员已经做完手术的住院病人尽量缩短住院时间,这样腾出了部分床位。8月初,医院开始陆续接收唐山伤员。
“那时候是市卫生局先接伤员,然后按照伤员的伤情往各个医院分派。”据王培杰老人回忆,骨科医院前前后后收治了五六十名唐山伤员,“像一院、二院、三院这些综合医院收治的唐山伤员可能更多”。唐山伤员来到郑州,所有治疗及生活费用都是全免。“郑州的医院不仅管他们的治疗,还管他们的吃喝。”王培杰说,这些费用由政府补贴一部分,其余的都是各医院自己承担。各家医院根本没人去计较什么,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尽可能快地治好这些不幸的唐山伤员,让想起下落不明的亲人就落泪不止的伤员尽快返回唐山,寻找亲人。
郑州救治唐山伤员在500人以上
数天的调查和采访之后,我们甚至无法确认当年郑州救治唐山伤员的确切数字。当年参与救治和派往唐山支援的老人大多已经退休或离世,我们只能靠寻访到的一些老人的记忆,推断郑州接纳了多少唐山伤员。
据老人们回忆,当时郑州的市级医院共有7所,分别是一院、二院、三院、四院、五院以及市骨科医院和六院(传染病医院),因为六院是传染病医院,没有安排收治唐山伤员的任务。按照四院收治百余名唐山伤者的数字大略推算,一院、二院、三院、四院共计收治唐山伤者400多人。当时刚刚组建不久的五院规模不大,接纳能力有限,作为一家综合医院,如果他们接纳唐山伤员的数字与市骨科医院持平,那郑州6所市级医院接纳的唐山伤者在500人左右。据王培杰讲,省属几所医院收治的唐山伤员更多。(记者 邢进 实习生 王颖钊)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