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援生死情
现任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的王丽珉,日前拨通我们的往事热线,讲述了她30年前亲历唐山救援的日日夜夜———
王丽珉说,关于唐山的回忆,是在看到《海南日报》往事版征集唐山大地震往事的线索后勾起的,那天正在往北京出差的飞机上。 看到报纸后,自己当年参加那场大地震后的医疗救援工作的往事,重新在记忆深处被唤醒,一回到海南她就拨通了记者热线电话。
1976年,王丽珉23岁,是一名刚从医院被借调到辽宁省抚顺市卫生局工作的年轻的医务工作者。7月28日,正在熟睡的王丽珉被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从床上颠醒。一年前刚参加过辽宁海城地震医疗救援工作的王丽珉立即意识到,可能有一场大地震在离抚顺很远的地方发生了。天一亮,王丽珉就坐着第一班公车,赶到了单位。当天上午,抚顺市组织了一支由医生、护士和药剂师组成的40人的医疗队,有过海城救援经验的王丽珉被吸收为队员,身兼护士和医疗队秘书两职。
还来不及准备出远门的行李,下午王丽珉就随着医疗队出发了。此时,她的行装只有一条单薄的花格子衬衣、一个急救包、一军用水壶的饮用水、两个馒头、一包咸菜和两个咸鸭蛋。坐着空军的飞机,天快黑时,这支由抚顺市出发的医疗队到达了唐山机场。由此,王丽珉开始了她此生难忘的历时一个多月的救援行动。
在唐山的日日夜夜,从机场到乐亭,王丽珉与同事们一起,在简陋的环境里,以最大的热忱和高超的医术,夜以继日,争分夺秒,甚至是拼了不怕死的精神,救死扶伤。
王丽珉至今还记得,到达唐山机场的初夜,那里已断水,为了将那壶从抚顺带来的最宝贵的饮用水发挥最大的用处,他们没一人沾过水壶中的水。渴了,就每人含一口已经煮过的消毒医疗器械锅里的热水,不敢咽下,水壶中剩下的半壶水他们都留给了最需要的伤员。直至第二天,他们才喝上从附近河里抽上来的混着泥沙的水。
到达乐亭时,王丽珉与组成简易战地医院的同事,整七天没出过帐篷,没日没夜地照顾着被送来的伤员。为了帮助那些内脏受损的病人减轻痛苦,医生和护士们一次次戴起了手套,顾不上脏、累、臭,用手为病人抠出了大便。
在唐山的那段日子,王丽珉不知救护过多少不知道姓名的人,但王延生和震生这两个名字,却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王延生是王丽珉到达唐山机场后,第一夜就碰到的第一位高位截瘫的病人。这位23岁的年轻小伙子,尽管受了重伤不能动弹,却忍痛笑言,“我很幸运碰上了你们医疗队,就算以后我的肢体有什么残缺,我还有一张嘴,要把在这里的所有感人故事告诉给别人听。”在碰到了那么大的灾难后,王延生那种乐观向上面对生命的态度,让王丽珉震撼又感动。
震生是王丽珉与同事一起在乐亭简易的医院帐篷里迎接的一个新生的小生命。在面对了那么多的死亡悲剧后,突然迎接了新生命的到来,那种喜悦让王丽珉和同事们发自内心地笑出了声。
唐山人民的坚强,同事们忘我的工作,解放军战士们有病也不下火线的奋不顾身,一切都让王丽珉感动不已。深夜,在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后,王丽珉将满满的激情化成了文字,记载在了抗震简报里。在唐山的40多天时间里,王丽珉给抚顺发回了20多份抗震简报。
一提起唐山,王丽珉说,总有一种萦绕不去的情感在她心中涌动,每当在工作中遇到突发、疑难的事情时,唐山经历总会带给她解决问题的勇气和经验。
闲聊中,王丽珉笑着告诉记者,唐山给她的影响还有一样,就是不吃月饼。那一个多月里,大部分时间她和同事们都是以空投的月饼为主食渡过的,就因为当时吃得太多,让她回家以后一闻到油、面混和的味道就恶心,再也吃不下月饼了。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