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唐山:写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
——长城在线记者采访见闻之七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市中心区文化路和新华道交叉口西南角,是在地震10周年建成的。它已成为唐山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仅是个建筑符号,更有着深邃的思想内涵。它的设计独特,将人们对那场不堪回首的震灾的纪念和新唐山的震中重生都用建筑的语言表达了出来。
如今,唐山人民已把抗震纪念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纪念碑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在这里,可以见到拄杖慢行的花甲老人,面对纪念碑,他们永远持一颗感恩的心;可以遇到成双成对的中年人,他们的到来既有对过去的纪念,又有着对今天的无比珍爱;可以见到青少年,甚至刚蹒跚学步的儿童,他们预示着唐山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在纪念碑文简介前,时常可以看到一束束摆放整齐的鲜花,这是游人敬献的,这种情景更加激起人们对罹难者的怀念。
“多亏了人民解放军,没有解放军,也就没有唐山的今天”,一位亲身经历大地震的大爷在纪念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这位大爷今年64岁,家住唐山市路北区,原单位开滦矿务局。当回忆起当时大地震的情景时,大爷对一些细节仍历历在目。
“顷刻之间,完全没有想到地震会来得这么突然,家里的房子轰然倒下,一下子什么都不知道了。”大爷简单地描述地震时的情景。
大爷告诉记者,庆幸的是,家里的房子虽然在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倒塌了,但是,全家五口人却因两面墙壁的人字交叉状支撑而幸免于难,只有大女儿被砸伤了头部,现已恢复。但是,邻居就没有这么幸运,周围15户人家全部绝户。
往事如噩梦,今朝胜天籁。如今,纪念碑已成为唐山人民的一个精神支柱,所以,一有闲暇,他们就到纪念碑前看看。唐山人说,这样,可以鼓舞他们勇往直前。(李亚昆 赵永刚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