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斯“督阵”施加压力 美国欲颠覆缅甸政府(图)
可能将成“另一个南斯拉夫”?
东盟争吵立场不一
当东盟国家外长奔赴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第39届东盟外长会议时,缅甸问题成了官员和记者们关心的焦点。28日,第13届东盟地区论坛也将在此开幕。美国国务卿赖斯将首次参加该论坛,其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代表西方国家、通过东盟向缅甸施压,搞垮缅甸军政府。在如何对待缅甸的问题上,东盟国家的外长意见尚不统一,并已为此争吵了两天,赖斯的到访可能进一步增加论坛的戏剧性。 无论是愤怒、失望、同情还是无奈,缅甸这个东南亚小国都激起了与会者的强烈情绪,而它未来的路如何走,所有人都感到迷茫。
邻居们无奈地争吵
此次东盟外长会议将对缅甸国内政治局势发表公报。对成员国内政发表公报,这在东盟还是头一次,足以说明事态的严重。东盟国家的外长们24日和25日因公报内容爆发激烈争吵。东盟原本希望公报措辞严厉地批评缅甸拒绝改革。法新社上周曾得到一份公报的草稿,草稿要求缅甸释放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等人,还对缅甸政府今年3月拒绝接见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并阻止他与昂山素季见面表示“失望”。但经过这两天的争吵,新草稿上的上述内容都被打上括号,仍需各方继续讨论。日本媒体报道说,反对采取强硬立场的官员来自欠发达的国家柬埔寨、老挝和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的官员则主张严厉批评缅甸。
美国去年曾指责东盟,说它对待缅甸军政府过于软弱。此后,东盟对缅甸的批评明显增加,但缅甸并未因此改变。印尼外长维拉尤达本月25日对记者说:“跟你说实话吧,我们很无奈,因为事情缺乏进展。缅甸人解释来解释去,却说服不了我们。”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说:“他们对待我们的方式非常糟糕。”他还指责缅甸有意冷落东盟,因为“他们在拒绝与我会面后,突然同意与联合国副秘书长易卜拉欣·甘巴里会面,并允许他见昂山素季”。赛义德主张东盟对缅甸实施新的“放手策略”,称干脆将其交给联合国处理。美国《华尔街日报》24日的文章中引用赛义德的话说:“如果缅甸不与我们合作,如果他们不开始切实的经济政治改革,东盟就不可能保护缅甸。”他预测说:“东盟的‘放手策略’可能会给缅甸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批评。”
但是,即使态度强硬的邻居也不主张对缅甸实施制裁。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说:“我们没有讨论制裁。这不是东盟做事的方式。我们将继续与缅甸接触。”
赖斯要来“讨论缅甸”
透过东盟对待缅甸的态度,可以明显感受到美国和西方的压力。一些东盟国家对缅甸态度强硬,就是害怕因为缅甸损害了与美国的关系。一周前,美国国务院就发表声明,称赖斯此次将讨论“缅甸缺乏民主与全国和解方面进展的问题”。尚不知道赖斯此次吉隆坡之行能为缅甸带来什么,但缅甸几家报纸这两天发表了同一篇评论,称“这个臭名昭著的恶棍(美国)想走上颠覆我政府的老路”。
为纪念缅甸1990年受挫的选举16周年,赖斯5月底发表声明再次指责缅甸政府。她还通过“美国之音”对缅甸人说:“你们争取民主的理想没有被遗忘,你们并非孤军奋战。美国与你们站在一起。我们仍然是你们忠诚的伙伴,我们将努力争取你们重新在自由、和平和繁荣中生活,我们会让这一天尽快来临。”
自从缅甸军人1988年9月接管国家权力以来,西方国家就对军政府实行政治高压和经济制裁。1990年的缅甸大选中,全国民主联盟(民盟)大获全胜,但军方很快宣布选举作废,此后西方国家对缅甸的态度更为强硬。美国政府持续在民主、人权和毒品等方面对缅施加压力,要求军人交权给民盟,释放昂山素季,大力支持流亡海外的缅甸民运人士,还多次发布对缅制裁法案。2005年,美国称缅甸为“暴政前哨”和“边远的暴政”,并试图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缅甸决议。欧盟把缅甸的人权问题作为东盟与欧盟发展合作的前提条件,使东盟与欧盟之间的多次高层会晤延期、降低规格甚至取消。联合国从2000年开始介入缅甸问题,2005年安南多次批评缅甸军政府,年末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就缅甸问题听取汇报。
为了使国际舆论加大对缅甸的压力,美国除了进一步指责缅甸的人权状况,还说缅甸“试图谋求核武器”。对此,缅甸政府新闻部长愤怒地反驳说:“美国人的指责毫无依据,他们说我们研发核武器,就请他们把证据拿出来!”
军政府手上还有牌
面对西方和东盟邻国的压力,缅甸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维护军事统治。
地缘和资源是缅甸的两张王牌。缅甸位于东南亚、南亚和中国的接合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中国实施两洋战略和印度实施东向政策的必经之道。该国还拥有丰富的矿产、木材、油气资源,目前是全球第十大天然气出口国,出口泰国的天然气超过了泰国年消费量的25%,对邻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缅甸还善于利用大国间的矛盾和利益分歧。大国不可能采取共同的对缅政策。不说别的国家,美国和欧盟即使立场一致,具体措施上也有分歧,如美国银行被彻底禁止进行与缅甸有关的一切交易,欧洲的金融机构则保存了缅甸的生命线。日本也在推动安理会制裁缅甸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
缅甸还抓住东盟追求整体发展的软肋。尽管美国称缅甸是东盟“最大的尴尬”,但东盟不能放弃缅甸,如果开除缅甸,无疑表明东盟处理自身问题的能力低下,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将成为泡影。此外,互不干涉内政作为东盟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近期并不会被完全放弃。
缅甸还采取适度服软和拖的办法缓解外部压力。军政府并不与国际社会强硬对抗,也从来不说自己要长期执政,在推动民主问题上是“说而不做,做而不决”。外部压力大时,政府就做出一些让步,如短期解除对昂山素季的软禁,释放政治犯,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允许部分外宾会见昂山素季,一度接受联合国的调解等。2003年8月又推出了分为七步走的“民主路线图”并启动第一步。一旦压力有所缓解,再回到原地。
“另一个南斯拉夫”?
从1988年9月至今,缅甸军人持续执政已近18年。
目前军队、民盟和少数民族在缅甸国内的政治结构中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军人占有绝对优势,民盟和少数民族没有取代军队的实力,它们的执政经验也与军队相距甚远。据学者的粗略估算,40多万现役军人加上家属,再加上退役或转到地方任职的前军人,总数超过500万,约占缅甸全国人口的10%。此外,军人控制的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会员已超过2167万,约占缅甸总人口的40%。缅甸军队本身以及其所控制的政治力量在短期内是不可动摇的。缅甸反军人政权的核心力量是民盟,但民盟在军政府的长期打压下已元气大伤,领袖昂山素季的影响力不断下降,民盟党员已不到鼎盛时期的1/10,基层组织基本陷于瘫痪。作为民盟主要支持者的缅甸中产阶级、非政府组织和流亡海外的民运分子人数少,在缅甸社会的影响更小,而民盟的同盟军——高校学生、佛教僧侣早已偃旗息鼓。缅甸少数民族武装和政党的地位1988年以来有所上升,但没有形成合力,也没有挑战军人主导地位的意愿。
虽然缅甸面临西方的制裁,也面临着东南亚其他国家民主化进程的“示范效应”和东盟的压力,但一个国家的民主化最终还是要依赖内部条件的发育和成熟,外因不是决定性的。另外,缅甸的政治僵局近期难以打破。军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有小规模摩擦,但重新全面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军政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刚刚开始,但不会导致缅军的分裂。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一致施压可以使军人政权垮台,但在其他政治力量无力取代军政府控制能力的情况下,缅甸反而有可能因此陷入内战。东盟秘书长王景荣曾指出,缅甸有10大民族和100多个方言群,它可能突然演变为“另一个南斯拉夫,而情况可能严重好几倍”。这是熟悉缅甸内情的东盟国家不得不考虑的。(李晨阳
驻马来西亚特约记者 孟青)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