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吴晶晶张景勇)大自然所产生的各种灾害中,地震被列为群害之首。作为世界上地震最多发的国家之一,我国政府和人民始终把防震减灾作为坚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今年是邢台地震40周年、唐山地震30周年,也是我国开展防震减灾工作40年。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什么问题?未来将如何发展?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日前对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进行了专访。
“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起始于1966年的邢台地震,40年来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我们有过辽宁海城地震预报成功的喜悦,也经历了唐山地震挫折的痛苦。但地震工作者始终为了人民的安宁站岗放哨,我们知难而上、百折不回探索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陈建民这样形容。
目前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建立起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陈建民为我们一一细数了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的成绩:
——建立了1200多个地震监测台站,布设了总长度达数万公里的流动测线,建立了近万个群众业余监测哨,覆盖全国、现代化的地震观测网络初具规模。
——成功进行了20多次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跻身世界地震预报科学领域前沿。
——先后颁布了四代全国地震区划图,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提供了抗震设防依据;同时还为长江三峡、青藏铁路、西气东输、2008年奥运会场馆等近千项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进行了地震安全性评价。
——2001年,我国组建了第一支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目前相继有17个省(区、市)也组建了专业救援队伍,我国地震救援工作跨入专业化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第一部关于地震工作的法律《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随后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地震应急、地震预报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监测等4个条例,全国26个省(区、市)颁布了防震减灾地方性法规。
“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政府领导、社会参与防震减灾的局面逐步形成,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陈建民说。
“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发的国家之一。据陈建民介绍,全世界的大陆破坏性地震有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我国所有省份都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
“我们有句话叫‘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无防’。”作为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还有很多忧虑。
“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可能就是地震的预报问题。”陈建民表示,尽管有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从根本上说,中国与世界各国一样,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漏报、虚报、错报的情况远多于成功的预报。
“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非常难的问题。不报,地震来了,给老百姓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影响;如果报得不准,可能造成社会不安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很大。这对我们地震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农村房屋基本“不设防”的现状也让陈建民担心。据统计,我国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60%左右在农村。“农村建房缺乏统一的规范、技术指导和相应的管理,这种自行建造的房屋可能一个4级、5级地震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陈建民说。
“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化进程很快,财富聚集、人口密集,大城市和城市群将是我国防震减灾的重中之重,城镇建筑的抗震设防十分重要。”陈建民表示,虽然各地都很重视,但一些地方对国家最低防震标准的执行还是不够,很多地方还存在无防震处置的建筑设施。
“此外我国老百姓对地震知识的了解普遍不够,地震知识普及的范围和深度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陈建民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公众的心理接受能力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相关宣传还不到位。“地震后盲目逃生、缺乏自救知识造成人员伤亡,这方面我们有非常惨痛的教训。”点击详细>>>
纪念祭悼>>>
纪念唐山地震30周年沉重的记忆 永恒的精神
唐山地震3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官员讲话表达感恩
唐山地震30周年献花纪念仪式 河北女领导先落泪
真情沉淀>>>
郑州参与唐山地震救灾 救治伤员500人以上
追寻劫后真情 唐山地震幸存者重访当年伤员接受地
别样今昔>>>
唐山地震30年:地震遗址今犹在 园林城市新唐山
披露启示>>>
唐山地震三十年:一朝受灾 三十年严防(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