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彬、实习生李奇真)“去年的今天,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今天是我转正的日子,我们这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深受党恩,在这里,我向大家保证,将来我要找到最适合的切入点,为这片热土做出最大的贡献。 ”昨日,河北农业大学陈云同学在2006年我省“助学工程”受助大学生暑期活动结束座谈会上激动地说。
来自青县的陈云家里非常贫困,去年考入河北农大后,家里无力供养他上大学,是我省的“助学工程”让他圆了大学梦。此次共有150名受助大学生参加了暑期活动,他们和陈云一样,去年在“助学工程”的帮助下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据介绍,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联合组织实施的“助学工程”到今年为止,已经进行了5年,期间共资助了480名寒门学子。在他们的大学生涯里,他们每年都能得到5000元的资助(如果学制为5年以上,我省将继续资助)。同时,我省还开办了四届八个高中“宏志班”,已经毕业和在校的学生达400名,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他们会得到总计9000元的资助,陈云就是在宏志班毕业后上大学又继续得到资助的学生。在这次参加暑期活动的受助大学生中,宏志班学生有40名。
暑期活动丰富多彩,让这批寒门学子感触颇多。在省博物馆,同学们领略了河北灿烂的历史文化,看到了河北今天的发展,也对河北的未来充满期待。在飞机制造厂,看到并不算很先进的飞机,核心部件都是进口的,这让同学们痛心不已。来自石家庄的南开大学学生马雪飞说,“我是学电子信息的,看到这里我感到责任很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让我们的飞机全部都贴上中国制造的牌子。”
最让学生们惊叹的是参观鹿泉曲寨村,曲寨村整齐的村容,家家的别墅,设施齐全的健身房及阅览室让这些出身寒门的学子们在感慨之余,更多了些反思:“同样都是农村,我们那里为什么就那么落后?”“我们的长辈何时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走进这样的健身房锻炼身体?”
于是,在最后的座谈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我向大家保证,我将来毕业后,一定不会到外地去工作,我要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看到同学们如此热情,省委宣传部助理巡视员、省文明办副主任杨能斌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大量有知识的人才,欢迎广大同学积极投身桑梓之地的建设,用智慧和汗水为我省这片热土建功立业。”但是,杨能斌话题一转,“只要是对国家有利,只要同学们心怀河北,无论在哪里都是为国家作贡献,为河北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