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者试图在事发附近的青葛海边寻找当时现场,发现一只可乐瓶,记者打开瓶盖嗅出是碳酸饮料味道。本报记者李小岗实习生秦小为摄
本报琼海7月28日电(记者陈新)毒鱼用的药水竟然错当成可乐喝,最后白白丧命,这种悲剧就发生在琼海市长坡镇青葛村一名16岁的初中男生周某身上。
初中男生
错把“毒鱼药”当可乐喝
据知情人士介绍,26日中午1时许,青葛上二村的周某和两个小同伴带着两个鱼笼到鲍鱼场附近的海边去捕鱼,其中周某手里还拿着一个可乐瓶子(事后证实可瓶子里装的是“毒鱼药”)。当时,走在最前面的两个小伙伴先下海去捕鱼了,周某是最后一个下的海,当时两个伙伴就没顾及到最后面的周某的举动。
没过多久,意外的事情就发生了。两个伙伴回头看周某时,发现周某急匆匆地跑向岸边,期间还不停地用海水冲刷自己的嘴巴。看到此状,两个伙伴赶紧冲上岸边查看,结果发现可乐瓶里装的用于毒鱼用的药水一下子少了很多,原来周某错把毒鱼用的药水当可乐喝了。
面对死者
家属不愿相信人死事实
知道情况不妙的两个伙伴赶紧用摩托车将周某拉到镇上的诊所去救治,可这时候又发生了一起意外。拉周某的摩托车没走多远,摩托车链就突然断了。这时,在鲍鱼场附近作业的好心人黄某闻讯赶来帮助。黄某查看后发现,当时周某已奄奄一息了。于是就拨打了琼海市人民医院急诊的电话。琼海市人民医院医生赶到后发现,周某已经死亡,但在家属的要求下,医生在现场还是抢救了一个多小时。
尽管医生判定周某已经死亡,但处在悲痛中的家属仍不相信这是真的,并再次要求医生送往医院抢救,看是否有一线希望。随后,医生又将周某送往医院全力抢救了一个小时,其结果还是一样,最后周某的家属才放弃。
记者了解到,死者周某今年16岁,是长坡中学初三毕业生,家里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和一个妹妹。两个伙伴也都是长坡中学的学生,都姓周,其中一个上初一,一个上初三。
事发现场
发现一个可疑的可乐瓶
今天下午,记者赶到琼海市长坡镇青葛村时,周某遇难的消息已传遍整个村子。根据群众的指引,记者在事发现场附近的海边看到,有一个塑料可乐瓶子躺在岸边,瓶盖盖得很紧,瓶子里还残留着些许褐色的液体。记者小心翼翼地打开瓶子一闻,但瓶子里散发出来的是一股很浓的碳酸饮料味。随后,记者驱车来到周某家发现,周某家离事发现场约有5公里远。但处在丧子之痛当中的周某父母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
仍然是谜
“毒鱼药”到底从何而来?
周某喝的“毒鱼药”从何而来呢?周某的一位亲戚告诉记者,周某家没有“毒鱼药”,他们也不知道“毒鱼药”怎么来的。采访中,一些群众向记者透露,这些“毒鱼药”其实就是把毒鱼用的药丸放在水里溶化而成的。这些“毒鱼丸”放在水里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褐色的了。一般“毒鱼丸”是自制的药品,常人是没有的。
据村民介绍,假如把空可乐瓶装上水,再把“毒鱼丸”放在里面,不仔细闻,单从颜色上区分是难判断里面装的是可乐还是毒鱼药。一般这种“毒鱼药”放到有鱼的水里,鱼一般都会昏迷地浮上水面。
事发后,青葛边防派出所也介入了调查。青葛边防派出所所长陈颖龙告诉记者,6月份,他们曾收缴过群众用来毒鱼的药丸,同时派干警到学校给学生宣传暑假安全事项,但还是防不胜防。
陈所长说,事发当晚,他们就立即进行了调查,并派人去海边寻找那瓶“毒鱼药”,但至今仍没有找到那瓶“毒鱼药”。目前,周某已送去安葬。陈所长说,事发后,两个伙伴由于害怕,现在说话语无伦次,加上孩子躲避,所以警方还没有找周某的两个同伴调查。但从他们了解的情况来看可以确定,周某是自己喝的那瓶毒鱼药。
记者手记
祸在一时防在平时 为了孩子,请家长随时绷紧“防护弦”
从1岁多女童把安眠当糖吃险送命,到2岁女童拿硬币含在嘴里玩被卡喉咙里(本报本月都曾报道过),再到16岁初中生错把“毒鱼药”当可乐喝等等,这一幕幕令人心酸的事情只要在某个环节上处理好是可以避免的。从事件的发生来看,事发时,孩子的家长均不在身边。玩是孩子的天性,咱们不能把“贪玩”或者“贪吃”作为祸事的主因,究其原因还是咱们家长平时疏心,脑筋少了一根“防护弦”。都说祸在一时,防在平时。希望暑假期间,家长都能对孩子绷紧“防护弦”,当然也包括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教育,防止孩子祸从口入,让孩子们安全快乐地过个暑假,别让悲剧再次上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