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3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却又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这天下午,全国第三届特奥会在西安落幕,我省代表团在闭幕式上接过会旗,从那一刻起,我省踏上筹办此次盛会的征程,风雨兼程,快马未下鞍……
4年,弹指一挥间,全国第四届特奥会火炬即将点燃。 兴奋之余,我们不禁要问,我省为何承办此次盛会,有何种战略考虑?
提起这个话题,省残联理事长段有山心潮涌动,有话要说。申办成功得益两大优势
段有山说,当时我省申办此届特奥会基于3点考虑。一是通过承办特奥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协调发展;二是通过承办特奥会,帮助更多智障人士走出生活困境,实现人权保障,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三是通过承办特奥会,加强省际合作,增进交流友谊,展示形象,扩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把承办特奥会不仅当作广泛传播特奥理念的过程,更是在全社会构建和谐,奉献爱心的实践。
中残联接到我省申办书之后,进行了认真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我省有两大优势。
其一,残疾人事业不断发展,前景喜人。省和哈市有关部门制定扶残解困扶贫攻坚计划和方案,经常看望慰问残疾人家庭,送去党的温暖,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并帮助致富,让其走上致富之路。
近几年,我省共投资近4亿元,支持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法律维权、友好交流等,使我省残疾人事业又有新发展。如,哈尔滨市残疾人组织机构形成体系,街、乡(镇)均建立残疾人联合会;社区居民委、村委会成立残疾人协会。
中残联主席邓朴方对我省重视残疾人事业之举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来到黑龙江省深切地感受到,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深情厚谊。
其二,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大有潜力。当时,我国从1993年开始已参加了3届世界冬季特奥会,中国代表团中大部分选手都来自我省,他们在比赛中勇于拼搏,获得优异成绩。中国特奥会主席王智钧曾感动地说,我们真得感谢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他们如此重视特奥运动,将对全省社会文明进步,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和产生积极影响。
与会者被这两大优势所折服,一致赞成我省承办全国第四届特奥会。解决难题得益八方支持
我省代表团将特奥会会旗扛回来了,难题也随之而来。一是场馆不足,二是经费不凑手。怎么办?
当时,哈尔滨会展体育中心刚刚破土动工,届时能否使用上这个场馆还很难说。省体育场和哈尔滨八区体育场一副“老态龙钟”模样,根本承办不了大型赛会。赛会自己兴建场馆,更不可能。
说来也巧,搬迁到松北区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商业大学在新校园里先后兴建一批场馆,水准均达一流,并交付使用。
段有山说,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很兴奋,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不过,新问题也来了,智障选手需要的场馆与常人多少有些不同,有的地方需要“小改小革”,才能适应智障选手。
从去年年初以来,赛会与这两所大学密切合作,按照特奥会要求,对比赛场馆维修改造。新建了4块标准化足球场;翻建了哈尔滨商业大学乒乓球馆;改造了哈尔滨师范大学游泳馆。中残联技术官员在考察之后,给予高度评价。目前,各个场馆已交付使用,提前报到的代表团已在那里开始训练。
“比赛所需要的各种器材也备齐了。”段有山说,“为了节约开支,我们采取了租借和购买相结合的办法,能租借则租借,实在难以租借再购买。”
俗话说,缺啥别缺钱。此次赛会偏偏遇到缺钱的难题,况且资金缺口很大。怎么办?
经过严格测算,确定了5380万元的赛会预算。第五十四次省长办公会决定,省财政支持总预算中的五分之一,其它部分通过多渠道筹集方式解决。
为此,张左己省长和邓朴方主席公开发表署名《劝募信》,王东华副省长4次主持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募捐恳谈会。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办会资金缺口部分得以全部解决。
“这些难题一一被解决,仰仗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段有山说,“我真心地感谢大家……”
此时,段有山眼睛湿润了。(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