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人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除了苏杭就数阎良。”这话虽不无夸张,但却透露着自豪,也反映出阎良的魅力。享誉中国“西雅图”的这块地方,不仅独具航空特色,而且风光如画,是一个适宜人生活、创业的古都西安的明星卫星城市。
城市建设流光溢彩
早在1999年,阎良区就制定了一个30年都不会落后的第一部城市总体建设规划,规划控制面积、建设面积分别扩展到60和40平方公里,预留了一个中等城市的发展空间,城区发展重在加快各类配套设施建设,旧城改造和以高科技为主的工业园区建设。阎良发展随之步入了快车道,五年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30多亿元,新修、扩建、改造了迎宾大道、蓝天大道等22条城市道路,扩大了城市骨架,建成区面积增加到了20.28平方公里。并先后建成了凤凰休闲广场、千禧广场、人民路商住广场和爱家、家乐、永晓、盛世金华等名家具会展中心、购物中心以及高档宾馆、大型餐饮企业,正在建设城北文娱主题公园和城东景观主题公园,不断改善城市形象。同时大力加强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即将竣工的城市应急供水工程,将使阎良缺水的状况大大改观。目前城区天然气入户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已分别达到96%和80%,城乡电话入户率达到96%,宽带网络覆盖城区。已着手建设的“三横一纵”四条交通大动脉,将给阎良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经过数十年发展,阎良经济开发区建成面积已达100公顷,形成了以轻型飞机研制、助航设备制造、航空电子充器件、航空新型建材、豪华客车为支柱产业的工业体系,目前正在建设航空产业基地一流工业园区。
园林城市风姿绰约
1998年初,阎良区委、区政府开始酝酿实施园林城市工程。首先在北部塬区进行退耕还林试点,两年投资上千万元,植树77万株,建成了以滴、喷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系统,修筑了13.4公里长的环林路,形成了5000亩生态园区。园内推行林下间套增收新举措,如今柿子、葡萄、油桃等果林一望无际,使尘封千年的旱塬不仅变成了航空城的生态屏障,也成了人们休闲观光的一方热土。
2001年,区委、区政府开始将园林城市的构想具体化,规划未来的航空城将环绕在两条宽阔的绿色林带中,内侧为环城林带,外侧为绿色通道林带,占地3.6万亩。来春,每天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分别战斗在绕城的清河、石川河两岸及主要干道的植树战场上,原计划五年完成的事情,两年就干完了。城区园林建设依据气候特点,依“一路一品、一街一色”原则,选择四季常绿和开花观赏的优质品种整体美化:人民路、延安路等主干道法国梧桐高大茂密,晴天晒不到太阳,雨天湿不着衣服;大良路、凤东路等主要大街则异彩纷呈,形成了一条条枫叶街、樱花街和玉兰街;全长4公里的迎宾大道,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春意盎然”、“南国风情”、“岁寒三友”、“北国风光”各具特色。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已分别达到67%、54%,人均公用绿地面积7.6平方米。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平原绿化达标区。
城乡一体竞相发展
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是阎良区委、区政府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进程的重大举措。他们提出“以城区为中心,关山为副中心,武屯、振兴、新兴、北屯环抱城区”的城镇空间布局,让各个街镇的功能层次更加清晰。其后短短五年间,四个城镇就吸引大小企业40家,个体工商户1000户,吸纳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以上。
为让农村人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区上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拨出专款,制定优惠政策,用“大干大奖励、小干小奖励、不干不奖励”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掀起了小城镇建设和“百村”、“千村”环境整治热潮。仅2004年以来,即新修沥青、水泥路100条,砂石路100条。完成出村道路建设201条,总长123.8公里,硬化村内道路90.8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27000平方米。据统计,“十五”期间,全区小城镇建设投资13778万元,乡镇道路硬化率已达94%,同时建成了四大供水体系,解决了全区22个村3.3万人的饮水困难。人均公共建筑面积8.8平方米、生产性建筑面积6.2平方米,村庄道路硬化率达到40%,部分镇街已达到80%。又投资8000万元,建成了武屯、关山、北屯三个变电站,解决了电力供应不足的状况。每年还通过财政预算拨款和向上级争取资金近千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此基础上,已先后建成了小郭、赵家、木匠杨、三合等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三个新村正在建设之中。
今日阎良,已是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阎良人民正手握如椽的大笔,谱写着更加璀璨的明天。
本报记者 王晓鹏 杨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