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不能当做“人情”送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7-31 2:04:26 ·来源:新京报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今年在县长杨永晖离任前突击进行了115人的人事调动:10天之内使县里一批领导干部和退休干部的亲属吃上了“财政饭”,一批教师和医务人员也从乡村进入县城工作。 这一非常之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
尽管当地已对此事的责任人作出处理,但其中所暴露出来的制度与思维之弊,却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据记者了解,在此次甘谷县进行的突击人事调动中,“还人情”是确定调动范围的主要标准之一。当事官员亦对记者坦承,“一些人一直对县里工作很支持,在项目方面也有帮助,对于这些人的托付,县里也不好拒绝。”放在特殊的语境下,此种无奈的辩解似乎有其合情之处,但细细想来,却似乎满是悖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给予资金项目支持是一回事,按照正常的程序和权限调度人员是另一回事,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岂能随意置换?倘若调动工作可以作为人情相送,那权力是不是已经异化为个别官员手中的商品?
更令人颇感哭笑不得的是,有关官员在理直气壮地谈及“还人情债”之时,似乎并没有感觉到其本身的荒唐和错位:“人情债”乃私域之词,调动工作乃公权力之事,而有关人员偏偏以政府的名义来偿还“人情债”,显然混淆了公权力与私域的界限,其结果只能是滥用公权力,损害法定的程序和规则,让权力变成纯粹的私人物品。
当然,倘若制度监管没有失效,即便个别官员想把调动工作的优惠之事作为“人情”来送,也未必能够得逞,毕竟方方面面的程序设置会在关键时刻起到守护规则的作用。
然而,很遗憾,应有的人员调动程序迅速被冲破了。据报道,在甘谷县这次突击调动中,调动名单基本上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两人确定,其公平性如何可想而知。
这表明,在现有的人事制度下,公务员与国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还缺乏有效的选配机制、竞争机制,尤其是某些地方党政一把手直接控制、干预公务员的选配过程,从而在一个地方、一个部门,通过亲缘、血缘、地缘等关系而结成不同利益集团。造成一些官员之间经常不是互相制约、监督,而是形成某种分赃默契。
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尽可能地实现人事部门专业化,及其办事过程的公开性,以减少党政一把手对公务员录用、升迁、调动过程的随意干预。这样的制度安排将使公务员队伍不会因为党政一把手的调动而频繁变动,从而打消这些一把手利用职位寻租的冲动。
甘谷县那么大规模的人事突击调动事件可能比较少见,但是,由于相同的制度原因,不那么触目惊心的类似调动可能每天都在发生。要杜绝这种违法、违规操作,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制度变革。
见A15版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