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超常量 民警不用加班
数据常量带来北京警务革命 法制网记者 李松 见习记者 黄洁
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派出所科玉社区连续发生了4起抢劫和盗窃案,而根据派出所计算的数据常量值,社区在这段时间的发案数应控制在2.5起。
看到常量比较表上红色五角星,负责该社区治安工作的民警张鹏再也坐不住了,他主动向领导要求改为弹性工作制,将上班时间调整到案件高发时段。
调整后,张鹏每天下午4点上班就在社区内巡逻、蹲守,直到晚上10点过后才下班离开。
这招果然灵验,张鹏只“弹性”了两天,扰乱小区治安环境的罪魁祸首———一名撬机动车门进行盗窃的嫌疑人就被捉拿归案了。自从抓了这个贼,科玉社区里一下变得安宁了。7月过了大半,整个社区只发案一起。
谈起指挥民警调整工作时间的数据常量,张鹏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自从采取了这种工作方式,对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越来越明白了。”
日均刑事类警情超过80件就会亮红灯
张鹏提到的数据常量,在公安领域应该算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它是北京市公安机关实施精确指导、精确打击警务战略的核心内容。
确立数据常量数值,就是通过对若干年以来治安历史数据的分析研判,用数学的计算方法,结合地区实际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因素,推出一个社会治安局势处于正常平稳状态的数据参数,比如北京城八区日均110刑事类警情80件就认为社会治安状况属于平稳,若在此基础上上浮了10%,就说明有不安定因素存在,要加大打防力度了。
自从2003年数据常量这个新名词出现在了北京公安工作领域中,北京所有派出所的所长上班的第一件事就变成了打开电脑,查看那些画满红红绿绿标记的一系列常量统计分析表。
夜间巡防蹲守让盗贼应声落网
记者了解到,数据常量和以往所说的下指标完全不同,通过常量公安机关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一个阶段中哪类案件高发、哪个时段高发、在哪里高发,然后根据这种判断合理安排工作,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
入夏以来,在平房相对集中的东城区,夜间溜门盗窃的案件数量多了起来。6月底,北新桥派出所四警区一夜之间就接到两起溜门盗窃的报案。
按照警情分析显示,两起发案已经超过了数据常量制定的工作任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第二天,北新桥派出所就将负责打击的部分警力调配到了夜间,并由民警带领巡防队进行夜间蹲守,盗贼应声落网。
这次红灯的亮起,也给派出所提了个醒,七八九三个月夜间盗窃属于高发案件,为此派出所增派了更多的警力加强夜间巡逻和保卫。
民警不用加班加点休假比例达95
%“严打”这个词至今仍然在人们的记忆里留有深刻的印记。
“想当初,三天两头搞严打,每次少则三四天,多则个把月,全民参与、全警动员,但效果并不理想。”东城区北新桥派出所所长刘福顺对记者说,“引入数据常量之后,民警终于有了一个有序的工作程序。现在民警不像从前那样老喊累了,只要发案数不超过常量标准,民警就不用加班加点。即便某个地点、某个时段有某类案件高发,也只需要局部民警加强工作,而没必要全区民警都跟着跑。”
数据常量指导下的弹性工作机制在各个派出所已形成机制。海淀区中关村派出所副所长冯继斌告诉记者,“原来是白天正常上班,如果高发案时段在晚上,民警就要加班加点。但现在做好分析后,就可以根据分析的数据实行弹性工作制,民警不会再超负荷工作了,可以让他们从疲惫中真正解脱出来。”
据统计,数据常量指导公安工作以来,民警休假比例达到了95%,而在这之前这个比例一般只有不到50%。而在总警力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公安机关破案、抓获嫌疑人的数量却较两年前上升了25%左右,且仍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责任编辑:徐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