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开放年”,沈阳的各行各业亮点闪烁,构成了沈阳独有的振兴画卷。为了给读者提供更加鲜明、直接的亮点线索,本报从今日起将精选不同行业亮点,以典型事例来描绘“开放年”沈阳的新变化。
事件
近一段时间,一个使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北方重工”,一跃成了世人关注的重点。 由中国建设材料集团(下称中建集团)重组沈阳重型集团、沈阳矿山集团而成的“北方重工”,谋划打造中国重机行业“航母”。此举在业内掀起巨大波澜。
“重组后的‘北方重工’要于2008年在香港上市。”6月29日,在重组沈重、沈矿及“北方重工”成立的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上,中建集团董事长宋志平直言不讳地表达了重组后的意图。如宋志平所言,上市是“北方重工”的一大目标,但若要保证“北方重工”成为“绩优股”,就必须保持该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北方重工”新厂区规划及企业发展战略中,我们可以看出,重组并非权宜之计:新厂区占地面积达80万平方米,2008年、2010年将分别实现100亿元、200亿元产值的经营目标,把“北方重工”建成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重型矿山成套设备基地。
中建集团现有资产200亿元,员工总数逾4万,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并参股12家上市公司,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既然“北方重工”的组建是中建集团的大手笔战略布局,沈重、沈矿在“中建”的盘子里就显得特别重要了。那么,中建集团究竟看中的是沈重、沈矿的什么优势呢?数据高速度增长显示强大实力
近日,沈重、沈矿分别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企业上半年经营工作:沈重实现工业总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33.64%;完成销售收入10.98亿元,同比增长25.42%。沈矿则实现工业总产值19.63亿元,同比增长46.9%;完成销售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35.4%。
这是从2001年以来沈重、沈矿在连年高速度增长的基础上实现的新增长:“2001年至今,7亿元、10亿元、15亿元、20亿元、30亿元。今年,有望实现35亿元的经营目标。”沈矿相关负责人对企业今年的经营状况充满信心。
在沈重、沈矿高速度增长的纪录面前,中建集团岂有不动心之理?内因完善的市场网络铸就内涵式发展
“海螺集团这几年每年都为我们提供上亿元的订单,今年又签订了5000万元合同。我们要举全厂之力用优质产品和真诚服务,回报海螺集团这样的忠诚用户。”这是见诸于沈矿上半年经济工作报告中的文字。
连续的高增长,靠的是强大而完整的销售网络支持。沈矿是这样,沈重亦然。
沈重、沈矿是共和国重机行业的龙头,其销售也走在全国重矿行业前头。目前,两家企业已织成了涵盖全国、联接海外的完整的销售网络。近日,沈重在西北一次就签下了数亿元订单,显示了企业销售的不俗实力。
多年来,沈重、沈矿周围凝聚了一批重要的忠诚顾客群,分布在全国钢铁、矿山、电力、建材、港口等行业。而企业重组后,进一步增大了市场网络优势,将形成最具竞争力的销售资源,中建集团如何不喜欢?预测盾构机成就新产业平台
今年,可以说是沈阳的“盾构机年”。经过多年积累,代表沈阳未来产业的盾构机,在生产和市场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沈重用8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武汉、青海两台盾构机的生产制造任务。最近,在广深港隧道和北京直径线项目招标中,沈重又击败众多国内外知名公司,一举拿下6台泥水平衡式盾构机订单,成为国内盾构机生产的重要承包方。
与沈重盾构机的突出业绩相呼应,5月24日,沈矿与日本 J FE工程公司签订协议联合制造盾构机。
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间,仅中国就有数百亿元的盾构机市场份额。沈重、沈矿抢占先机,无疑将为“北方重工”的未来搭建一条新的产业平台。
同时,代表两家企业未来的研发亮点也不断闪现。上半年,沈重晋升国家技术中心;而沈矿则通过了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初审,有望年底晋升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两家企业共同瞄准了国家重点支持的16项产业:沈重完成了矿渣立磨产品、3.5万吨模锻液压机、1000MW发电机组护环液压机的设计;完成日产2500吨熟料立式辊磨机、井下大型旋回破碎机等新产品项目的预研;4100mm系列滚切剪、MLK3726水泥立磨、煤化油中速磨、年产8万立方米中密度板生产线成套设备等新产品相继进入市场。
沈矿则在千万吨级露天综合采掘设备、电厂用综合脱硫脱硝设备、5万吨以上散料输送码头设备、电厂能源设备等方面取得24项国家级专利。
两家企业的骄人业绩,怎能不铺就“北方重工”未来的光明之路?本报记者刘国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