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业良今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到印度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达17.2%,高于全国总体失业率。据估计,有近40%的毕业生找不到有收入的工作。根据新华社的报道,2006年中国官方的失业率数字大约在4.6%以内,而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3年的83%已经下降到2005年的72.6%。 也就是说大学生失业率的表面数字似乎达到20%以上。在中国,目前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一次性就业率,即每年七月份大学毕业生的一次性签约率,一次性就业率的高低诚然能够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但是这一指标反映的只是大学生毕业时、而不是毕业后的就业状况。换言之,即使一位毕业时未签约的大学生,他在“毕业时失业”(其实是暂时未找到合适工作)也并不等于他毕业以后仍然失业。由于正规大学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身上所承载的人力资本,即便在毕业时暂时失业的大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职业搜寻,其就业满足的概率会比较高。因此大学生毕业时的暂时失业,绝大部分情况是一种自愿性放弃或有目的等待现象,而不是长久性被迫失业。这些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者,不满足已有工作机会而仍在继续寻找他们心目中更好的工作机会。有一项调查表明,2002年大学生自愿性失业者占总失业人数的比例大约为13.6%。自愿性失业者之所以放弃毕业时的就业机会,是因为已有的就业机会低于他们的期望值,同时他们预期到未来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由此可见,自愿性失业者宁愿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其实是一种经济人理性选择。如果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本理论的丰富内涵,了解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收益效应,就会有利于调整目前的投资策略,同时也有利于对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内容予以适应现实需要的调整。(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