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上个周末,郦城社区的“英语角”显得格外热闹。原本是社区中考家长们的“育儿”经验交流会,因为3名身份特殊的美国高校生的到来,顿时演变成为了一场有关“中外教育”的大讨论。Ode-viz、Grentch和Jorny这3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密苏里州公立大学的高材生,用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给郦城社区的家长们注入了一股有关教育话题的新鲜血液。 而对于Odeviz、Grentch和Jorny而言,在领略了北京古老的文化同时,他们也“悄悄地”体验了一把北京新社区的文化魅力。
缘起
美国志愿者感动北京人
说到这场难得的“交流战”,就不能不先提一下社区的居民Maria(网名),正是她用自己的爱心和敏锐给大家谋来了这个“福利”,而这一切,都缘于感动。
Maria讲述了Odeviz、Grentch和Jorny的故事。这3个年仅21岁的大孩子在这个假期实现了他们首次中国之行。但他们的目的不是旅游,而是作为国际教育组织的志愿者来到中国教孩子学习英语。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湖南长沙义务当了一个月的英语教师,接下来的一个月,他们将“转战”徐州,继续自己的志愿者行动。而就在这中间,他们获得了4天难得的假期,心仪已久的北京便成了这3个历史和文学爱好者的首选。
当Maria从朋友口中听说了他们的事情后,热情地邀请他们到家中来做客。“这些孩子非常不容易,我想让他们住到家里来,总要比去住旅馆强,而且在家里,他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北京人生活的一面。”Maria说,3个孩子此次来到中国的费用全部由自己支付,为了攒足路费,Grentch和Jorny这两个女孩子分别在电影院和画室打了一年的工,而Odeviz这个可爱的男孩子竟然做了3年的baby-set,也就是我们口中的保姆,来实现自己当志愿者的愿望。
“我觉得他们的无私和高尚很难能可贵,应当为他们做点什么。”也正是缘于这份感动,Maria盛情地邀请他们参加了社区“英语角”开展的教育交流会,讲述了他们成为名校高材生的经验和来到中国当志愿者的经历,希望把这份感动带到社区,也让社区的家长们从这些孩子鲜活的经历当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有关于教育的经验和启示。
交流
北京社区有“神秘”魅力
讨论会上,哈佛大学的Odeviz一直有点惊异,为什么社区里好多孩子的家长都在围着“儿科医生”打转。儿科医生被誉为社区里的“育儿”楷模,在儿子考取了人大附中后,社区里的家长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向她取经。而“想上好学校,必须学好数学才有出路”是儿科医生送给家长们最实用的一招绝技。
但是Odeviz却表述了不同的观点:在美国15岁之前,所有的学习成绩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做人做事的方式,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责任感的培养。比如要进哈佛这样的学校,不光是成绩好,还要对社会有责任感,在音乐体育方面有特殊的爱好,能够与人交流沟通,才能申请入学。
尽管观点不同,但是Odeviz和Grentch、Jorny仍然十分高兴,他们觉得这样的“氛围”非常好,虽然在美国也有社区,但却是以“地位”划分的。而在郦城,看到有那么多不同的人在为着“一件事”积极地讨论,他们觉得很“神秘”,而且有这么多人在听他们的故事,他们也觉得很感动。
希望
年轻社区更需与国际接轨
昨晚6时的北京西站,Odeviz、Grentch和Jorny在站台上和Maria一家依依惜别,踏上了返回湖南长沙的列车,继续他们的志愿者行动。Maria说,虽然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离开了,但是他们为社区的居民留下了自己的故事和印记,小区还会有其他的外国朋友来做客,其实英语角就是一个社区人交流的平台。虽然这次关于中外教育差异的话题讨论其实也算是老生常谈,不过,她更看重的就是创造和抓住每一次机会,给社区的人来一场思想上的“碰撞”,因为年轻时尚的社区需要与国际接轨。
本报社区信息员袁晓青提供线索姜晶晶栗东 采访报道J0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