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在礼仪兵的鸣哨声中,记者登上了挂着满旗的海军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112舰。穿过狭长的主甲板,扶着近90°的楼梯下一层,再下一层,在“小心碰头”的提醒中,再下一道完全是90°的楼梯,终于来到了朱桂全工作的动力舱。 这个舱的下面是油舱,再往下就是底舱了。朱桂全的岗位就在这个完全不见一丝阳光的舱里。
有人说是112舰成就了朱桂全,更具体地说,是112舰上的燃气轮机成就了朱桂全。
这台巨大的燃气轮机躺在一个长6.2米、宽2.4米的完全密封的大铁匣子里。这台机器的神秘之处在于:112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第二代导弹驱逐舰,而这台机器是第一次安装在我国的军舰上。它的功能是为战舰提供比柴油机更强劲的动力,因此被称为“战舰的心脏”。
在这台令他一举成名的机器面前,朱桂全一扫前一天晚餐时的木讷。在那次晚宴上,朱被邀请“说两句”,可他端着酒杯,愣是连那“两句”都说不利落,听得记者直为他着急。
可此时的朱桂全侃侃而谈,那些生涩拗口的术语从他嘴里说出来,流利极了,中间还不时夹着一些英语单词,简直有点儿兴奋。
这台第一次安装在中国军舰上的机器,不但书写了中国军舰的新篇章,也改写了朱桂全的历史。这台机器把一个兵与一艘旗舰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一个战位上的兵
1991年,112舰造好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那时的112舰还不能称为军舰,尽管它装有现代化的装备,但还没有军人会掌握操作这些装备。
要让船变成军舰,需要一批能掌握这些现代化装备的军人。就在那一年,北海舰队开始挑选精兵。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朱桂全被选上了。首次走进海军工程大学的燃气轮机实验室,迎面墙上挂着一幅“燃气轮机1/4剖示图”,朱桂全看了半天,啥也没看懂;模拟控制台全是英文标签,除了26个字母,朱桂全啥也没看明白。
更要命的是,学校组织摸底考试,朱桂全3门功课才考了7分,全班倒数第一。“选择题是瞎蒙的,论述题蒙都没法蒙了。”今天的朱桂全说起当时的情景还一脸羞愧。
学校不干了:如此素质还谈什么驾驭现代化战舰,回部队去,换人!
“那时候我真急了,要是退回去我就得退伍回家了。上学时不知道珍惜,贪玩,已经错过一次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次机会我要玩儿命抓住。”最后,朱桂全跟教员立下“结业考试不过关,任凭发落”的军令状,才得以留下继续学习。
112舰所使用的柴燃联合动力,是除核动力外世界上最先进的舰用动力。它由5大系统、近20个分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图拼接起来有一个足球场大小。本科生对此专业的学习时间是4年,但朱桂全只有70天。这70天让朱桂全感到刻骨铭心:“我中学时要像这样学,早考上大学了。”
朱桂全当年没考上大学,但他在结业考核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考了个燃气轮机专业的第一,当上了112舰的首批舰员。
拿到合格证的朱桂全在接舰磨合期间就针对自己的战位,提出了130多项建议,其中有90项被厂家采纳。
一根链条上的兵
1994年5月8日,112舰正式出厂服役。因为拥有了掌握新装备的军人,112舰成为一艘名副其实的军舰。在这样一艘高度现代化的战舰上,无论是远航、还是训练、演习,都需要各个战位的高度协同。“我们军舰上各个部门、战位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根环环相扣的链条,哪一环出了问题,这根链条都要断。一兵不精,影响全舰。一舰出问题,影响整个编队。”杜舰长告诉记者。
这个道理朱桂全懂,但深刻的体会是在遭遇“断裂”的那一刻。
在112舰首次远航训练中,一侧燃气轮机突然熄火,舰长命令朱桂全立即组织抢修,可朱桂全和战友们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修好,结果只好返航。
链条在燃气轮机这一环断裂,作为这一环的朱桂全感受到了什么叫“奇耻大辱”。
又一幕链条断裂在上演:112舰巡逻在我国北方领海。突然,雷达兵报告:“我专属经济区内发现一艘外舰!”舰长命令:“战舰高速航行,实施监视和驱赶。”可在关键时刻,又是因为燃气轮机不争气而丧失机会,全舰官兵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外舰扬长而去。
过去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可这两次“断裂”让朱桂全深刻体会到,在特别强调协同的现代战争面前,兵熊也会熊一窝。他痛心疾首:一个好兵是绝不会让打仗的链条在自己这一环断裂的。
燃气轮机启动需要满足18个条件,一个不满足,机器都会处于“自我保护”状态。正是这个“自我保护”让那艘不老实的外舰溜掉了。这样的反应速度怎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海上战场?朱桂全提出:要简化启动程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朱桂全几乎把工作的动力舱当作了休息的水兵舱,熟悉装备,看书学习。他学习过的专业书摞起来,比1.71米的朱桂全还高。
启动控制系统是燃气轮机的“大脑”,结构复杂,技术密集,光电缆接口就有47个,每个接口又有数十对芯线,每对芯线都承载一个控制信号。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整艘战舰的动力。这些对一个初中毕业生来说,确实太难了。
朱桂全的书不是白看的,那些纵横交错的管路也不是白摸的。两年多后,“燃气轮机应急启动装置”问世了,启动条件从18个简化到4个。参加鉴定的专家说:这是世界上使用舰用燃气轮机的国家中完成的第一套应急启动装置,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燃气轮机及附属系统使用保养》出来了,《112舰燃气轮机进气除湿器水封系统的改革预案》出来了,《燃气轮机故障论断专家数据库》也建起来了。
记者问朱桂全,你不过是一个兵,装备出了问题,尽可以找上级、找专家、找厂家,你不做这些也不会有人责备你呀!
朱桂全说:“在112舰上,链条不能断在我的战位上。”
112舰出访俄罗斯返航途中,遇上大风浪,剧烈的摇晃使油柜内的沉渣泛起,不一会儿就把燃油过滤器的滤芯堵塞了。朱桂全不得不频繁更换滤芯,短短的1天时间,就换了13套滤芯。
滤芯备件很快用完了,朱桂全不得不就地取材、现场改造,布满细刺的金属滤网,把朱桂全的手扎得鲜血直流。但他的应急措施确保了燃气轮机正常运转,保障了战舰在大风浪里航行时的安全机动。
2001年6月14日,112舰完成对巴基斯坦、印度的访问归来,缓缓驶进青岛港。这时,112舰左侧燃气轮机骤然停车,动力平衡被突然打破,舰艇顿时偏离航道,向左侧码头直冲过去。
说时迟,那时快。朱桂全双手同时抓住两个“启动空气阀”,脚底用力踩下一处开关,在动力指针即将归零之际,成功将机器重新启动。
112舰在欢呼声中稳稳靠上码头。当天,新华社向全球播发了新世纪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远航访问圆满成功的消息。庆功宴上,舰长斟上满满一杯酒,双手举杯,对着这名普通士兵一饮而尽。
朱桂全成了战舰的“主心骨”。舰艇出海,只要有他在,舰长就可以对动力系统放心。身处关键战位的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个兵,朱桂全始终用合格的战位把打赢的链条牢牢焊住。
一艘旗舰上的兵
112舰服役12年,至今已安全航行13万海里,先后圆满完成了“和平使命—2005”和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等30余项重大战备、训练和演习任务,成功出访了俄罗斯、美国等8个国家9个港口。2003年1月,它被中央军委授予“海上先锋舰”荣誉称号。
如今的112舰被誉为旗舰。旗舰,辞海上说就是一些国家的海军舰队司令、编队司令所在的军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则称此为指挥舰。
旗舰也罢,指挥舰也罢,其目的都是强调一个重要。要把一艘军舰变成旗舰,这艘舰上的所有船员都必须具备指挥官一样深远的目光。
朱桂全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我管的装备现在没问题,以后会不会有问题?我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以前?装备能力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使它跟旗舰的身份更相配?
想到就做!
左侧燃气轮机低温启动困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朱桂全:有这样的隐患太可怕了!朱桂全决心要解决这道难题。
装燃气轮机的大铁匣子逼仄狭小,朱桂全每天要进去全面检查一次。拧开7个螺丝,取下一块铁板,露出一个最长的边不超60厘米的三角型洞口,朱桂全每隔50小时就得从这个洞口钻进去查看一次。“头先进就爬着进,脚先进就躺着进。”
这些检查都是在机器正常时,出故障、搞研究时,那检查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就没法数了。尤其是搞低温启动那段时间,他没事就蹲在这铁匣子里观察、琢磨。谁知道一年后的初次试验却以失败而告终,还差点烧了价值一亿多元的装备。
这场惊吓让朱桂全进了医院,进了医院的朱桂全念叨的还是低温启动。连医生都忍不住劝他:“再这样下去,你的精神要出问题了。”
出了院的朱桂全重拾课题,令许多人大惑不解:“你是不是精神真的出了问题,那么多专家都玩不转,你又刚出了这么大的事,还敢再干?”
当然要干!
9年的执著,在那个铁匣子里与那块铁疙瘩9年的相伴,换来的是在零下5摄氏度的情况下试车成功。
朱桂全的成功带动了身边的不少战友,战友们从他身上明白了一个兵到底能为旗舰做些什么?怎么做?
电工班长、5级士官冯玉田发明了断相保护装置;传动班长、5级士官臧家友发明了支点轴承液位报警器;一名枪炮兵写出了《主炮火控指挥仪系统操作规程》,被海军一所舰艇学院作为教材;一位入伍前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的雷达兵,通过了国家4级英语考试,还翻译了10万余字的新装备技术资料。
朱桂全说,在112舰上,和我的技术水平差不多的士官起码有四五个。
杜舰长说,有这么多出类拔萃的好兵是我这个舰长的福气。
岂止是杜舰长的福气,这是112舰的福气,这是中国海军的福气!一群好兵,托举起一艘旗舰。拥有无数好兵,是一支强大军队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