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鲁健和王世林都是央视国际频道的主持人,都主持过“今日关注”的直播节目,都在主持的节目中谈论过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王世林两年前在京东的三环旁边买了套房,自己买完之后又推荐鲁健去买,但是由于当时可挑选的房源只剩下两套,挑无可挑,所以鲁健放弃了。 鲁健和王世林其实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看房的时候,正是北京房价大涨的前夜。鲁健为自己没有珍惜机会而悔恨,那么王世林是不是为自己把握住了机会而兴奋呢?王世林买的房,房价从当初的1.2万元一平方米已经涨到了现在的1.5万一平方米,王世林不但没有为此感到兴奋,反而为此感到后脊梁一阵阵发凉,出冷汗,感受到的完全是后怕。他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没有拍板,现在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王世林的心态在水皮看来正是典型的消费者的心态,因为房价涨不涨对于消费自住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他不可能为此而卖了现在的房子从而变现住到大马路上去。在王世林为自己感到庆幸的同时,鲁健就只有追高的选择。鲁健再次决定购买自己心仪的住房时,单价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预算,分期付款的压力同样超过了他的预期。显而易见,一个令人不安的信号正在出现,即由人们对宏观调控而预期的房价下跌正在落空,持币待购的心理开始被烦躁不安所替代,明明知道房价总额超越自己支付能力,明明知道宏观调控手段越来越强硬,但是,再不买,还要涨已经是一个现实。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出台的措施应有尽有,但是事与愿违的原因又在哪里呢?水皮一直强调,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两种形态。如果以针对投资的措施来调控消费,那么就会加大消费者的成本;如果以针对消费的措施调控投资,那么就会加大增量资金的炒作力度。水皮认为,导致目前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不是消费需求拉动的,而是投资需求拉动的。这一方面是先富阶层的流动性过剩导致炒房现象;另一方面是国际资本对赌人民币升值而进入地产市场,如果人民币升值30%,外资炒房资金即不战而溃。资本市场的特点是买涨不买落,有过股票投资经验的人都知道,政策要调控市场,矫枉必须过正。再者,调整消费需求同样要有针对性。消费需求是打压不了的,调整消费的出路只可能是调整供给。供给的量大,需求自然就平稳了。但是很遗憾,土地政策与此背道而驰。炒股有炒新之说,炒房也是如此。新房就像IPO,而二手房就像存量老股,把调控对象锁定为二手房,实际上是瞄错了靶心。(作者系《中华工商时报》副主编)
(金陵/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