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7月31日通过1696号决议。这一有关各方讨论数周后出台的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和再加工活动,包括研究和开发”,否则将面临遭受经济和外交制裁的威胁。
美联社报道说,这一决议草案由英国、法国和德国提出,并得到美国的支持,但在俄罗斯和中国的要求下,最终决议内容与草案有所不同。 草案要求,若伊朗没有在8月31日前暂停铀浓缩,将立即对伊朗实施制裁。但决议说,如果伊朗没有按规定期限暂停铀浓缩,安理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四十一条规定,考虑采取“适当措施”,并强调“如需要采取此种补充措施,则须作出进一步的决定”。法新社解读说,这意味着,如果伊朗不执行1696号决议,安理会将在实施制裁前展开进一步讨论。
决议要求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在8月31日之前就伊朗执行决议情况向安理会提交一份报告。决议还呼吁各国防止转移任何可能有助于伊朗铀浓缩活动和弹道导弹计划的材料和技术。
决议出台后,伊朗驻联合国代表贾瓦德·扎里夫发布了一份长篇声明,重申伊朗核计划仅限于和平用途,因此将伊朗核问题送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既不合理,也不会产生实际效果。“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计划没有对国际和平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将这一事务送交安理会处理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没有任何法律基础,也没有现实可行性,”扎里夫对安理会说。他还说,安理会通过决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并把伊朗拉回到谈判桌前,但事实上,安理会的介入只会阻碍这一进程。
扎里夫说,伊朗人决心将其所拥有的和平利用核技术这一“不可剥夺的权利”付诸实现。伊朗人对制造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没有兴趣。扎里夫还回顾了1980年两伊战争中,当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对伊朗发动化学武器攻击的旧事。“作为现代社会唯一遭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的受害者,伊朗人拒绝研制和使用这类不人道的武器,”扎里夫说。黄恒(新华社供本报特稿)来源:扬子晚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