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档案》两周年庆之爱心故事
身患肿瘤的小劲帮和资助他的好心人共聚一堂,面对面倾吐心里话:
脑瘤有治了 我又能上学了
“社会各界的爱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天,大家的爱心救了我;将来,我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18日,身患脑瘤的小劲帮在本报爱心慈善金成立一周年庆典之际,向曾经为他捐献10万元救命款的广东时代发展集团以及许多叫不出姓名的好心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在本报爱心慈善金成立一周年庆典上,8位困难群众代表400多名曾受到爱心档案栏目资助的贫困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他们共同的心声:“愿好人一生平安!”
10万元救命款雪中送炭
受助人:小劲帮
在活动现场,坐着轮椅、光着脑袋瓜的小劲帮显得十分兴奋,他告诉时代发展企业集团的阮小姐,收到时代发展企业集团捐献的10万元救命款后,他已经接受了干细胞移植手术,恢复了造血功能,目前正在接受放疗。 如果顺利的话,放疗后,他就可以在9月1日重新背起书包,回到朝思暮想的学校。看到小劲帮恢复在望,阮小姐打心底里替他高兴。
热心人送钱络绎不绝
两年前,在荔湾区人民中路小学上6年级的小劲帮被诊断出患有脑肿瘤,今年六一前夕,由于化疗的毒副作用严重破坏了小劲帮的造血功能,他需要进行干细胞移植,待恢复造血功能后才能接受放疗。而做干细胞移植需要4万多元的手术费,放疗也需要6万元,但这时小劲帮的父母已经是债台高筑,不要说10万元,就是1万元,他们都拿不出来了也借不到了。难道就此放弃吗?小劲帮的父母整日以泪洗面。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栏目写了一封求救信,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信息时报爱心档案栏目记者收到信件后,为小劲帮在重病期间仍然能考全年级第一的勤奋精神所感动,当即到病床前采访了小劲帮。小劲帮的事迹经本报披露后,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很多热心人士到医院看望他,荔湾区妇联和龙津街(小劲帮居住在该街道)的领导拎着花篮来看望小劲帮,给小劲帮送来2000元慰问金。家住荔湾区的陈女士和曾女士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小劲帮,分别给小劲帮留下了1000元。而小劲帮昔日的班主任骆老师和同学们也来到病床前看望小劲帮。
市民陈女士和她的妹妹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中山二院岭南楼小儿科血液病区看望小劲帮。陈女士和她妹妹的孩子一个读初一,一个还在读小学,陈女士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学习小劲帮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临走时,陈女士留下500元钱,希望小劲帮早日康复。
时代发展慷慨捐出10万
广州时代发展企业集团董事长、时代发展基金会会长岑钊雄先生看到《信息时报》关于小劲帮的报道后,对小劲帮的命运十分关注,当即让该集团人事行政部经理阮小姐约见了记者。当岑钊雄先生了解到小劲帮约需10多万元才能治好病时,马上拍板从时代发展基金会拨出10万元专款专门帮助小劲帮。当听到这好消息时,刚输完血、身体还在发烧的小劲帮黯淡的双眼放出一道明亮的光彩:有了这10万元,他的生命将重新焕发出希望。
时代发展集团的阮小姐表示,时代发展集团一直信奉有了利润就一定要回报社会的原则,于去年12月份成立了时代发展慈善金。慈善金主要有三个来源:集团公司销售额中的0.3%;每月员工自愿的工资捐入;合作单位或个人的自愿参与捐赠。该慈善金将主要用于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将涵盖助困、助学、救灾等。
大彩电送单身汉解闷
受助人:范先生
18日,范先生的腿被摔伤后虽然还没有痊愈,但他仍然拄着拐杖,从南石头街赶来广东外商活动中心参加爱心档案成立两周年的庆典活动。他憨厚地说:“在广州市义工队的帮助下,我的小土屋不再漏雨了。有一位好心人送给我一台大彩电,晚上也有电视看了。没有信息时报的牵线搭桥,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还得在破屋中熬夜。”
上无老下无小的范先生既没有工作,也没有房子,真正的是一无所有,只能寄住在叔叔的一间土坯房里。土坯房因年久失修,屋顶有不少瓦片已经破碎了,一到下雨天,屋里就漏雨。如果晚上下雨,范先生就只有打伞睡觉了。范先生虽然贫困,但十分善良,他见老邻居家中有一棵老树的枯枝要掉下来,恐怕会砸伤人,就立即搬来梯子,爬上去锯枯枝。谁知刚锯了一根枯枝,就不小心从树上掉了下来,把腿摔骨折了。居委会给范先生办理了社保,并给他申请了到慈善医院看病的福利。
长期一个人呆在家里的日子实在难熬,何况屋漏经常遇到连阴雨。范先生的窘境经过本报爱心档案栏目报道后,市义工队的同志立即前去帮他把屋修理了一番,不仅把屋顶补好不再漏雨,而且还加固了墙壁,让范先生住得舒心又安全。一位热心市民还送给范先生一台大彩电解闷,让他能安安心心地在家养伤。
热心人让他对社会改观
受助人:苏先生
18日,苏先生带着儿子来到本报的活动现场,他一再拉着记者的手说:“多谢信息时报,多谢好心人的帮助。”原来,以前因没有工作而穷得连锅都买不起的苏先生,经本报的爱心档案栏目报道后,一下子有了两口炒锅。更重要的是,他通过爱心档案找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
以前,苏先生和妻子都是下岗工人,苏先生白天只能在外捡破烂。家里不用说电器,甚至连炒菜的铁锅都没有。由于家里太困难,女儿一直交不起学费。
本报的爱心档案栏目采访报道了他的遭遇后,先后有三个好心人为苏先生介绍工作。苏先生最终选定人民中路的一家房屋中介,这个工作是一位好心的小姐介绍的,月薪800元。苏先生说,现在他正努力工作,争取早日为女儿交清拖欠的学费。
苏先生在找到工作之前,生活的窘境让他对社会抱有一点厌世的态度,但后来好心人为他介绍工作,自己得以自食其力后,苏先生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常常为躲债而发愁,并可以自豪地对别人说:“我有工作了,债很快就能还得上。”苏先生舒心地对着记者说:“现在才活得像个人样!”
帮治病还帮孩子上学
受助人:黎女士
18日,黎女士笑吟吟地参加了爱心档案成立两周年的庆典活动。黎女士感激地说:“多谢信息时报给困难群众牵线搭桥,否则我真的已经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两年前,黎女士被诊断出患上了白血病,因为她早已经下岗,而丈夫每月也只有700元的工资。为了不增添家里的经济负担,黎女士多次狠下心企图自杀,但都被家人及时发现而没有成功。黎女士之所以要自杀,是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儿子,太爱这个家了,她担心家里因为筹钱给自己治病而欠下巨额债务,拖累了丈夫和儿子。说起儿子,黎女士一脸的骄傲,因为她的儿子非常聪明,在小学年年是三好学生。黎女士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儿子,担心他因家贫而辍学。
黎女士的遭遇经本报爱心档案栏目报道以后,一位姓梁的先生决定帮助她,让她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梁先生给黎女士捐了1.5万元,其中5000元用于她治病,10000元用于她的儿子读书。有了梁先生等好心人的帮助,黎女士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本版撰文/记者 王海波 本版摄影/记者 庄小龙 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