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捐者多为郊区孩子很多城里孩子不报名
主持人:现在在捐这块,对捐方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宣登:没有要求,就一条,他是自愿的。 比如说有的家庭我来捐钱的,必须是自愿的,有些人最好是一家能商量好,以前有这种情况,我做好事,来捐钱了,过两天说我们家没有商量好,这个孩子再换一个。有这种情况,今年还没有碰到这种情况。
主持人:捐款金额有要求吗,比如说是不是可以捐物,还可以捐别的?
宣登:现在有人说希望可以捐点书,不是我们不收,是我们没有出口,孩子着急的还是他进学校以后第一笔费用,包括有人说我们家有一些衣服穿得还都挺新的,我们也没有能力接收,孩子最急需的,我们预算了一下,大概第一年学费一般学校北京大概5千左右。虽然学校有绿色通道可以晚交,免交,但是手续学校还有一个认定过程,不是马上就可以认定,但是有一个通道可以先进去。另外学生有一个学习的费用,生活费,学习费都在一起,这笔费用是4千多块钱,还需要学生自己努力的一个标准。这个钱给学生,一年如果算两个假期的话,加起来算两个月,一年算10个月,四千块钱生活费,一个月400块钱。现在很多学生有公寓的,住宿都是公寓的,不是你想住不住,现在就是公寓式管理,就得交这个钱,还有一个现在学生交的作业都是电脑的,哪怕买一个破电脑经常坏也要买,另外吃饭,比如一天算十块钱吃饭是最简单的,我们上班可以上22天,吃饭不能吃22天,光吃饭一个月算下来是300多块钱,400多块钱,包括买点书,其他点材料,就很紧张。不算学费,家里再凑一点,提出这种要求的家里,父母真得希望公益机构来资助一下,应该是没有办法,一般的家长不会采取这样的办法。
主持人:现在受捐助的这些孩子是城里多还是郊区得多?
宣登:主要是郊区的孩子。有几个原因,我们做了7年了,第一个原因按照现在今年的捐赠的情况,孩子比较透明的,因为都是散户捐的,现在我们捐款人绝大多数都不是很富裕的,基本上都是说一个夫妻俩人加起来一个月四五千块钱,都不是很富裕的人,甚至很多是退休以后,老人来。他们要捐四千块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上一次我认识一位康先生,在一个公司里,他是高级工程师,跟我聊,他去年的时候来捐,他夫人也在一个公司里是会计师,也算是白领,在国企,收入加起来也就四千多一点,要捐给一个孩子,可能这个月没有花销了,就白干了。所以他们希望把钱用在一个最希望资助的人,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料。我们客观地说,城里跟郊区的人概率不一样,城里可能密度更大,居住得更近,有些人有顾忌,虽然家里有困难,家长为孩子另一方面着想,不愿意公布更多的个人资料。
还有一种情况捐方很多人他的概念里认为郊区的比城里的穷,实际上未必,我们在做的感觉中,实际上郊区的学生因为家里有地,相对还不是那么困难,但城里很多是下岗的。捐方感觉你为什么不去找活干,为什么不去当小时工,很多活都可以干,为什么不去卖早点。提这些问题。我想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情况,可能捐方说的有一部分人存在这种情况,但是还有很多人有自己客观的原因。比如说他挣得钱跟低保差不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不如在家里把家里照顾得好一点,有很多特殊情况。这种情况造成了我们郊区的孩子捐得多,城区相对比较少。我发现我们工作站把这个消息发给这些学校的时候,城区的孩子报名的情况不多,很多城区的孩子不报名。
主持人:是你刚才说的原因吗?
宣登:可能这其中是一个原因。
主持人:为什么这个问题会这么突出呢?
宣登:这个问题我们也探讨过,我们在城区做调研的时候也接触过这个孩子,但是这个话题很沉重。这几年我们一直想了解一下这个情况,他们到底怎么想的,到底是什么感觉,但是话题特别沉重,弄了很多次,都没法进行
。我记得还是上一个郊区县一个县城里,两个女孩,问家里情况,她就跟我说,她父母双亡了,现在有两个哥哥,有一个是亲的,有一个是父母再婚的。说到一半孩子哭得没法问了。包括城区里去的回避这个,老师给我们介绍说除了资助这个以外,希望心理上给一些辅导。从目前我们要做的事说,要说做实,您刚才说要不要捐物,实际上是需要的,对这些学生的关注应该是全方位的,不光是钱,但是我们现在确确实实很遗憾的是我们人力非常有限,
现在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做好多应该更深入的事,现在做不了。一个是做这个工作确确实实有很多人着急马上等的就是钱。等这些人做完了,明年又来了。我们研讨过,是不是有些人捐赠捐点其他东西,这是需要的,关键是我们的投入没有那么大,能力有限。
主持人:2006年学子阳光专项捐款的目标是什么?
宣登:现在网上挂出来了,前前后后挂出来的学生大概有500多,最近期的目标,想在8月中旬左右能够把这些钱发到孩子手里。我们是北京籍学生,北京籍学生绝大多数在北京上学,还有北京籍的学生在外地,在他动身离开北京之前,我们应该把钱发到学生手里,这个我们首先要做的。到昨天为止还有152个孩子还需要资助,在我们网上,现在等待资助的还有这些。最起码争取在今年让这些孩子有着落,说人们的心里状态跟他的生存环境、学习环境是有矛盾的,如果这个孩子学了学校以后,学费也是绿色通道,生活费也是有同学凑,你要天天跟他说,不要有压力,要鼓足勇气,面对生活,生活将来是美好的,这对孩子来说是不现实的,首先应该把他的具体困难解决一步,在这个概念上,再做其他帮助他的事。
主持人:150多个人,一个人按4千算,并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宣登:实际上就是60万。
主持人:如果是企业的话,一个企业就完全可以捐出。
宣登:我不知道是不是这个项目在社会关注时间不够长还是什么原因,比如说建希望学校,很多企业一个学校10万、20万,我们这个项目也跟他们谈,但是很多企业不是特别地喜欢做。
主持人:他们的困惑在哪里?
宣登:可能希望工程以前一直都讲,最早都是做得基础教育,到我们那里捐款有很多外企,他们觉得到郊区去,一看这学校这么破,要捐助。但是包括很多的合资企业、外企,有些企业的观点是成人了,应该自己想办法了,应该自己去解决问题。
主持人:这样对每个个体大学生的压力确实很大,让他一年赚四五千或者上万的费用,还得继续上学。
宣登:我觉得是压力很大。
(责任编辑:刘新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