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3日由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与中国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三方共同发起的“上海(新生源)国际医药科技交流促进中心”挂牌成立。“中心”在上海新生源新药研发技术和管理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叠加各方地区、行业、专业服务、国际合作等综合优势,探索医药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形成为促进医药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专业的现代化生产服务平台,最终成为联系政、产、学、研、资的桥梁和纽带。 生物医药界的“新生源”模式被更多人熟悉和了解。
一直以来,我国新药研究开发多为“以科研单位课题组为核心、以基础研究专家教授为主导、以研究生为主力、以论文发表为目标”,科研成果仅能达到实验室标准,中试产业化能力差。而专业资金和融资渠道缺乏也直接影响科研成果产业化。“一个教授带领两个研究生加一个技术员的课题组形式”,则更难适应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只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公共性的“产学研”联盟,才能解决医药研究开发过程中以上诸多问题。
上海新生源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是由公司总经理任军作为“注射用重组链激酶”项目第三完成人获得的30万元转让受益起家的。团队成员多为在生物医药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才。从企业成立之初,“新生源”就试图探索科研院所和生产型企业有效沟通的生物技术产学研结合。经过五年多创新实践,凭借对新药研发过程的经验积累,立足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新生源”创立了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模块化研发流水线式的产业化模式。它以新药申报资料为指南,将产业前期的科研院校的临床前基础研究、产业中期的生产企业的新药临床研究以及产业后期的成果转化的投融资服务等产学研全过程,实施分工协作的流水线操作。“产学研”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为药物创新提供了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实施的专业技术服务和前瞻性风险投资,加速和提高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速度和质量。
现在,通过新生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开发的新药项目共52项,其中,国家一类新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32项,已申请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的62项。合作开发的“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重组人胰岛素原C肽”等重点项目已在临床研究中。伴随着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生物医药国际化趋势和“交流促进中心”的建立,新生源已有17项生物医药成果与埃及、伊朗、巴基斯坦等国成功进行了过期成熟技术的转移合作。而公共专业的技术服务平台,也吸引了法国、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在此进行临床实验。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输出和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利于中国医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和同步发展。
而“新生源”在建设新药研究开发和新药注册申报的综合技术管理平台、新药研究开发技术服务和风险投资能力的通用专业平台的同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基础、丰富的专业技术造诣、科技企业经营综合管理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的协调管理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管理团队也逐渐形成。它是“产学研”联盟的核心。
作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现代生产服务型企业的典范,“新生源”将继续坚持“创新、学习、合作、发展”的激情创业精神,以产学研联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技术水平;以专业生产型服务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以技术转移奠定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地位;以海外上市树立新生源国际品牌,最终真正实现生物医药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