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原市汾河公园一角。
本报记者 鲍 丹摄
煤炭如海的山西,正缓缓地释放出巨大能量。人们有必要以新的眼光审视山西。
推进改革开放、转变增长方式、再现碧水蓝天、重组矿产资源……走近三晋大地,真切地感受到,这里正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勃勃生机,张扬着团结进取、抢抓机遇、破解难题的精神风貌。
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表达了这样的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山西这个老能源工业基地,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将突出加快科学发展这一鲜明主题,自觉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作为主线,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曾因煤炭而兴盛、也因煤炭而受困的中部能源大省山西,正以昂扬之气、开放之度、改革之勇,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一个精彩的转身。
做活煤炭文章,必求发展模式之变
“十五”时期,山西迎来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效益最好、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GDP五年中上升8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1999年的全国倒数第一上升到第十七位。1999年山西省财政收入仅181.5亿,2005年达757.9亿——五年翻了两番!
山西是中国经济的一个能源发动机。作为上游产品的煤炭,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晋煤暖天下,晋电亮华北”。在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中,山西尽职尽责,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奉献。
但,山西人的心情很复杂。
从尧都到晋商的昔日荣光,已如烟远逝。在工业化时代,煤炭却成了紧系于山西颈上的黑色领带,既有能源大省的傲然,也难免有局促之感。
三晋大地煤炭资源极为丰富,探明储量超过2648亿吨,占全国的1/3,但山西人活得并不滋润。直到世纪之交,山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竟排倒数第一。环境污染,矿难不断,更给山西笼罩了一层层驱之不散的阴影。
产业结构的单一化、初级化、重型化,使山西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煤、焦、铁、电被称为山西的“四大金刚”,占山西经济总量70%以上,财政的80%以上。人们还记得: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煤价陡跌,每吨60元送上门都没人要,大同的许多煤矿连工资都发不出。
面对“十五”的经济提速,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清醒,在去年底还给一些干部的陶醉泼了点儿冷水:不要忘了,成就的取得,和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的转旺不无关系。再比比国内各地区的“成绩单”,干部们更认识到:横向比,不说和东部,就是跟中部其他省份比,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建设的水平等,山西仍有不小差距。
差距应该正视,发展必须转变思路。
像山西这样,举全省之力长期办能源全国鲜见。而一些地区长期过度无序开采和生产方式的分散落后,造成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再不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转折,山西发展难以为继!
转折,从“重典治乱”开始。从去年9月起,山西发起煤炭行业的三大战役:第一役,剑指煤矿的多、小、散、乱、差,依法关闭了4876个非法小煤窑;第二役,淘汰一批虽然合法,但规模小、安全系数差的小煤矿;第三役,大规模整合煤矿资源,做大做强一批现代化大矿井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产权股权为纽带,兼并、收购、重组地方中小煤矿,将煤炭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转折,从转变增长方式中来。在“十一五”规划中,山西首次主动限产,对新上商品煤煤矿叫停,确定原煤产量零增长,焦炭产量甚至负增长。这不但是为环境减负,更以此“倒逼”山西煤炭不再从产能上要GDP,而从资源深加工中要经济和社会效益。
都说“瓦斯不治,矿无宁日”。其实,肇事的煤层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新型能源,经济效益可观。过去却要么白白排空污染蓝天,要么深藏地下造成瓦斯爆炸伤人。山西的煤层气资源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1/3。
晋城市正迎来大规模开采煤层气的时代。该市已建成煤层气发电厂18座,年发电量2.58亿千瓦时,年利用煤层气1亿立方米以上,是全国利用煤层气发电规模最大的地区。晋煤集团矿区、晋城市区部分居民,甚至出租车和公交车,都用上了清洁、经济的煤层气,向省外供气的工程也在计划之中。(下转第二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