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在川陕交界的密林深处还隐藏着如此精美考究的古代豪宅……”7月下旬,在广元市旺苍县万家乡境内,市县文保人员在进行民居普查时,发现了一处保存完好的古迹———清代兴建的赵家院子。
建筑位于风水宝地
赵家院子位于万家乡西陵村一社,这里海拔近千米,距县城50多公里,距陕西省境20多公里。 周围山奇林茂,怪石、飞瀑、珍禽随处可见,云豹、红豆杉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也隐伏其中,此处地域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赵家院子周围的山势相当奇特,背后靠着一处高大的山梁,山梁下有五道小山脊,脊脉均归于赵家院子所在的山间凹地。当地风水先生称,此乃典型的“五马奔槽”(指呈奔腾状的五山汇聚一处),寓意主人财源广聚,飞黄腾达。可见当年在此造屋,主人颇费了一番思量。
院子坐西向东,由两进四合院组成(前院解放初期被拆除),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原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现存建筑只是一四合院,占地面积约760平方米。院井石材、主体建筑用料、雕刻饰件都十分考究,可见当年始建主人的地位、财力绝非等闲之辈。
大山深处罕见豪宅
据当地百姓介绍,赵家院子的建设者为赵国清,始建年代为道光十九年(1839年),此说从堂屋等处多个匾额上的落款年代得到了印证。
现存的四合院包括正房、山门、厢房、天井等。正房建筑在高1.2米的台阶上,系单檐悬山式小青瓦屋面建筑。面阔五间,通宽24.5米,通高6.6米。正堂大门上有两匾,其中一块“文革”时已将字迹毁掉,靠北侧的一块为“德绍香山”并有赠匾时间———道光二十四年,受赠人赵国清。正堂上满装天花,正堂正中有一神龛,四脚为狮头形,后壁绘有壁画,因烟熏难以辨认。廊道上天花通为卷棚顶,北侧天花卷棚破损严重。卷棚顶天花装饰特点在川北民居中很少见,其风格似有元代建筑特征。柱子均为木质,柱础为石灰岩石(俗称青石或龙骨石),正堂两侧柱础高0.67米宽0.45米,用整块青石凿成,其形为香炉状,四脚较短,下连平面座,上刻有鹿、狮、人物等图案,造型别致,雕刻精美。正堂、次间、耳房隔墙均为木板装成。正房堂房前有石梯踏步五级,两侧挡板石石色一红一白,下为象头,踏道两侧石挡墙上刻有鹿、鸽、麒麟等图案。
山门、厢房与正房连在一起,雕梁画栋甚多。天井长为10.25米,宽为9.3米。阶沿石条、院井石板均为青石打磨而成,历经160余年,丝毫未见磨损痕迹。
赵家第六代孙杨士帮(赵姓入赘杨家改名)说,自老屋建起后,赵家家庭殷实、人丁兴旺,现已有八代人。
无钱修缮保护堪忧
赵家院子的前院虽已拆掉,但就目前保留下来的后院来看,保存基本完整,除南侧厢房门面已换成砖墙(原件在)外,其他部分均未改动。从存留的门窗、叉手、垂帘柱、雀替、藻井、天花、柱、枋上的雕刻来看,题材丰富;雕刻形式有镂空、浅浮雕。从保存状况和艺术价值来说,赵家院子是研究川北大户人家民居建筑的重要史实资料。
旺苍县文管所所长向长卫称,赵家院子位于省级风景区内,是一处极好的人文景观,开发利用价值大,但目前的修缮、保护还有一些难题:周围环境与古建筑极不协调,居民住房建筑杂乱,不便于利用;屋脊、正堂廊道北侧天花毁坏较为严重,目前具备恢复原貌的工匠难以找到;由于排水不畅,屋内地面潮湿,对建筑本体破坏较大,初步估算抢救修缮费用约需16万余元。文/图白力舟母晓峰记者青兴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