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台风频袭,“一号工程”固本强堤显实效
龙岗地质灾害险情发生率:零
7月中下旬,受“碧利斯”影响,深圳地区普降大雨,龙岗坪地、坪山、坑梓、岭下等片区累计量已超过100毫米,很多区域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内涝情况,龙岗危险边坡防治再次面临“严考”。
暴雨初歇,记者从市国土房产局龙岗分局了解到,“碧利斯”肆虐期间,龙岗未发生地质灾害险情,而5月的1号台风“珍珠”来袭时,龙岗340多处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也没有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
发生地质灾害数量的递减,表明龙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良好效果,被称为今年龙岗国土部门推进“基层基础年、城市管理年”建设的“一号工程”显现出了实效。
任重道远重点危坡数占全市一半
龙腾高岗,山环海绕。然而,大自然赐予龙岗美丽山水,却也用山水给龙岗人民以严峻的考验。
龙岗区土地总面积为844.07平方公里,占深圳市的41.8%。全区地质地貌复杂,人为活动造成的工程类地质灾害隐患逐年增多,灾害形势比较严峻。全区确定的灾害重点防御区域主要是在龙岗插花地边坡的房屋密集带、各街道经济建设开发区、住宅区、学校、道路旁的丘陵与平地的交汇地带、岩溶发育强度较大并且有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区、东部山区滨海开发带和采石场。
由于龙岗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而脆弱,每年汛期受强降雨天气的影响,极易诱发崩塌、滑坡,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边坡遍布各个街道,尤其以布吉、横岗、龙岗、龙城、坪山、坪地街道居多,龙岗区危险程度中等以上的危险边坡有3343处,占全市总量的50.8%,涉及13个街道和公路、铁路、水务、教育、国土、农林渔业等部门及企业单位共25个责任单位。
据不完全统计,龙岗区危险边坡近9500处,其中99%以上为人为活动形成的,因自然因素形成的不到1%,地质、灾害每年发生宗数均在10宗以上,预计未来发生中等级以上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有效整治完成治理106处
这些地质灾害是高悬在龙岗市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市委、市政府绝不漠视群众的利益。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政府在今年3月30日专门召开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暨危险边坡治理现场会,李鸿忠书记、许宗衡市长多次强调要充分重视危险边坡的防治工作,并多次下现场视察。
地质灾害防治“一号工程”得到了龙岗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区长余伟良多次深入危险边坡现场,对地质灾害整治工作进行调研,检查治理工作。他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认真对待地质灾害问题,集全区之力把项目建设好,把党和政府关心群众的措施落到实处,确保老百姓能安居乐业。”
“一号工程”落实在号召上,更落实在行动上。在多年与地质灾害打交道的过程中,龙岗区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自2004年《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实施以来,龙岗区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组织领导,初步建立起地质灾害防治网络,制定了地质灾害责任人认定和督促治理的工作程序,加大了辖区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力度,开展了以边坡为主要类型的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开发了人工边坡的信息管理系统,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大规模的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今年龙岗国土部门推进“基层基础年、城市管理年”建设的“一号工程”,在龙岗全面城市化后进行,这在龙岗尚属首次,在国内也是少见的。
和应时代节拍,龙岗定格了整个山海大地大面积整治地质灾害的新开端。在省国土厅“挂号”的布吉长排新村和木棉湾边坡两个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已治理完成。而这只是龙岗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记者从龙岗国土房产分局了解到,截至6月30日,已完成治理地质灾害106处,正在治理40处,已进行责任认定并发出整治通知书的483处,而更多的地段因为得到有效整治,那里的居民从此拥抱安宁入眠。龙岗在城市化的提速发展中跨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样也在与时俱进。
群测群防形成合力固本强堤
作为“民心工程”的地质灾害整治,得民心、顺民意,从监测、拆迁到治理,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无数群众的支持。改善地质灾害隐患区群众的居住环境,改善龙岗生态环境的共同愿望,最终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地质灾害整治的“一号工程”也真正成为了民心所系的“民心工程”。
地质灾害整治事关每一个市民,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提高市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势在必行。作为龙岗国土房产分局落实“城市管理年和基层基础年”、固本强堤的重要举措,龙岗国土房产分局采取与各相关职能部门、街道办深入社区群众连台唱戏的宣传模式,积极通过电视媒体、悬挂标语、派发宣传单、举办知识讲座竞赛等多种形式,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法全用上了,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政策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做到进“区”入户、家喻户晓,为的是使地质灾害综合整治的意义尽快深入民心,不断增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龙岗国土房产分局还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社区和责任单位“分兵把守”,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并完善了汛期24小时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并给地质灾害监测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域的住户发放了防灾宣传资料,让他们认识了解灾害的威胁情况、报灾电话以及发生险情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
主动防御危坡治理“五管齐下”
如果说,群防群测与全民防灾,打的都是“防御战”的话,那么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便是龙岗人主动出击打出的一记重拳。
5月16日,深圳狂风暴雨,哗哗的雨声中充满了“挑衅”的意味。此刻,参加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成员紧急会议的人员心情也如洪涛翻滚。
“我们要‘五管齐下’整治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整治工作要渗透到每个街道,严格实行问责制……这次紧急会议就是地质灾害整治的战时动员会……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来不得半点麻痹,更不能讲半点价钱。这项工作是检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具体体现,也是考验党员干部心中是否装着百姓利益的具体表现……”龙岗区领导有力的话语在会场里回荡着,也在每个与会者的心头久久地回荡着。龙岗人明白,改写龙岗地质史的重任,始终挑在自己的肩上。
随即,龙岗国土房产分局对辖区街道范围危险边坡进行拉网式巡查。5月22日晚8点30分,坑梓国土所巡查发现,金沙东联村中金岭南公司建筑工地正在施工的挡墙,出现了多处向下裂缝,总长度近40米,呈变形扩大趋势。国土所迅速将有关情况向分局和坑梓街道办报告,分局领导立即赶赴现场指挥,在该挡墙影响边界设置警戒线和警示牌,同时协助金沙居委会立即将位于挡墙下方的废品站2栋工棚约20名居住人员撤离,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监测。该危险挡墙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得当,挡墙未发生破坏性变化和引发人员伤亡。
被称为危坡治理“五管齐下”的是龙岗国土房产分局多年来形成的“龙岗经验”,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围绕以人为本,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综合治理。这5项举措是:对政府拟出让的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土地,在土地出让和项目规划选址前就进行危险性评估,狠抓源头危坡管理;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排查,每个隐患点都编制和发放防灾宣传资料;明确责任,严格实行问责制;建立一支24小时值班和巡查的快速反应队伍;成立专门工作队,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经费保障机制。这样,龙岗区每个危坡都成为了一个“五保户”,预防和治理工作得以有效快速推进。
细网密编城市“防灾服”
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现“龙岗特色”
如何对突发性地质灾害进行监测与预警?灾害发生时,如何进行组织和营救?一个快速、高效的预警、应急和救援机制,成为所有身处险境的人们的福音。
据悉,龙岗区率先在深圳市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在消化一些城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结合龙岗地质灾害特点,使之具有“龙岗特色”。
龙岗地域辽阔,依山傍海,地质灾害分布区域广,龙岗国土房产分局根据龙岗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将地质灾害按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五个等级,梳理出重点防范区,对这些区域地质灾害的特点、应急措施做了相应的分析和布置。
责任到人、职责明细。该预案对于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职责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进行详细的分解和部署,并建立了组织体系框架,组建了13支功能完善、责任到位的应急专业组,分别负责综合协调、治安救助、工程抢险、物资保障和善后处理等等事宜。
据悉,龙岗国土房产分局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建立专业和业余监测台站基础上,充分研究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险情预报工作,现阶段预报暂时分为正常级、异常级和临界级三个级别,初步设定预警标志为特别重大预警(红色预警)、重大预警(橙色预警)、较大预警(黄色预警)和一般预警(蓝色预警)四级,从不同情况保证了预警信息的有效建立和传送。
龙岗区地质灾害的特点
(1)全区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斜坡类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类型。自然形成的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地山麓带中,一般规模为小到中型的崩塌和滑坡;人类活动引起的斜坡类地质灾害在全区分布较广,尤其以布吉、横岗、平湖、坪山街道为多。部分地质灾害发生点和隐患点分布在人口居住密集区,已经对周边建筑物和人员生命构成严重损毁和威胁。
(2)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产生大多和人工切坡、堆填土以及对边坡未进行有效的防护而直接临坡建房等人类活动有关。上述边坡在强暴雨的冲击下,极易发生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3)岩溶塌陷在龙岗区已经发育成灾,主要成因是由于自然原因(地下水活动和气候等变化原因)和人为原因(抽取地下水和开发工程)引起。近年来灾害强度有扩大的趋势,范围也不断扩大(发现新的地下岩溶地区)。
龙岗区地质灾害发展的重点防范区主要是:
(1)布吉街道南部与特区边界交汇地区。该区域主要为人工边坡地质灾害类型,由于该区域房屋密集,人员活动频繁,而大量边坡未进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存在发生危害性较大滑坡、崩塌灾害的可能性。
(2)山地、丘陵区与平地区交汇地带。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人工切坡所引起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规模小到中等,对坡下的房屋和人员生命构成威胁。
(3)各采石场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基岩崩塌和人工填土边坡的滑坡,发育规模一般较大,对采石场生产人员和设施构成威胁。
(4)岩溶强发育地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龙岗区内的坪山河、龙岗河及其支流两侧傍河区岩溶强发育地带内(其分布范围涉及横岗、龙岗、坪地、坑梓、坪山和葵涌六个街道),以覆盖型、可溶性岩分布区内的岩溶塌陷为主。
(5)东部山区滨海开发带(葵涌-大鹏-南澳沿海道路附近一带)。主要为边坡类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公路两侧,主要破坏类型为滑坡和崩塌,规模较大,对道路和人员构成一定的威胁。
本专题文/图深圳商报记者阳光陆剑伟甘跃飞通讯员陈淑莉实习生刘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