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会长孔德墉十几年前到孔林祭拜时,发现所有墓碑上只刻有孔子男性后裔的名字,女性即使参与了立碑,碑上也不见其姓名,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由其主持的2000多年来孔氏家谱第五次大规模修订中,孔子后裔中的女性首次被列入了孔氏家谱,这在“天下第一家”的谱系修订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国家谱修订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一消息在近日公布后,社会上多将其作为“在有着重男轻女传统的中国一个时代的进步”的象征。然而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谱牒学研究会副会长钱杭昨天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族谱具有姓氏文化的象征意义,可以表达姓氏的完整传递,但它从来都不是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象征。
据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续谱办公室主任孔德宏介绍,在孔子家谱以往的修订中,女性孔子后裔无论出嫁前后,从不列入家谱,男性孔子后裔的配偶则以小字标注在其丈夫姓名之后。最近的一次修订则在历史上首次全面将女性孔子后裔列入家谱,女性与男性一样以大字标注,其配偶则以小字标注,列于其下方。如果其子女跟随孔姓,也可列入家谱。
专家:孔子家谱应保持特殊性
钱杭认为,时代发展到今天,任何家族都有权自由处理和表达对自己家族世系的看法,外界对之不必有过多干涉。但家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谱牒学上有其学术规定的一贯性,一以贯之的家族谱系编写法对研究传统文化有益,随意改变则可能使负面影响超过正面,比如出现“妇女社会地位可以通过族谱的修订方式来提高或贬低”这样扭曲或轻率的理解。
“族谱具有姓氏文化的象征意义,可以表达姓氏的完整传递,但它从来都不是对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象征。”在钱杭看来,妇女对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程度和机会受到系统的限制,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族谱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象征性地位本来就不高,现在更已退居到其应该退居的位置。今天不必为了与封建意识形态反其道而行之。“像孔氏家谱这样完整的家谱案例在中国不多,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其独特地位。从学术角度说,它应该成为承担家族文化严格、规范传递的代表。完整的家族世系是孔氏族谱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的保证。没有了这一特殊性也就没有了世界性。”
农村孔子后裔:不愿女性入谱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昨天从《孔子世家谱》编辑部主任孔德威处获悉,尽管修谱方已有这样的打算,广泛散布在中国广大农村的孔子后人依然有许多不愿意将其家族的女性名单上报入谱,认为这样会打乱世系。从目前的上报情况看,女性孔子后裔约占总人数的20%,共有不到20万人。各地孔子后人的调查登记工作目前已基本结束,修谱开始进入编撰阶段,新的孔氏家谱有望在2009年出版。孔德威还提出,当前我国城市化中人口的大量流动也是给修谱带来困难的一个方面。“封建社会主要是农耕生活,人口流动少,但现在,同一家族的人在一个地方聚居的时间通常不会很长。比如济南虽然有个‘孔家村’,但我们赶过去看时,原来的居民都已经搬走,一个姓孔的人也没有了。”
“任何家族都有权自由处理和表达对自己家族世系的看法,但家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谱牒学上有其学术规定的一贯性,一以贯之的家族谱系编写法对研究传统文化有益。”上海谱牒学研究会副会长钱杭
“美国学者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文献的收集,提出中国明代女性中有才华的人写的作品比男性还多,但很少保留下来,这是非常可惜的。今天孔子家族将女性入谱的做法可以说是对过去未被记录的盲点的填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顾晓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