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组稿:王厚文 葛福军 崔凤丹胡永学付晓方7月中旬,占地142亩、投资总额达1.2亿元的襄樊市黑马金属材料大市场在襄樊市樊城区正式奠基。在此之前的六个半月,在樊城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并且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已多达15个。 统计部门的数据则显示,来自现代商贸服务业的税收占樊城区经济收入的比重已达60%以上。立足省域副中心城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目标,该区加速推进的现代服务业建设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外引内联不断重组壮规模到今年初,在樊城区150多家大中型商贸服务企业中,外资企业已达到5家,外埠企业达30家,以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华洋堂为代表的大型跨国集团,以及以武商、中商、武汉工贸等为代表的省内外大型商业集团已经在樊城抢滩登陆,成为樊城区现代服务业的排头兵。而在5年前,该区还没有一家外埠大型商贸服务企业。针对商贸经济规划滞后、大而不强、辐射力弱等问题,5年来,依托南船北马和七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樊城区把引进外资、外埠大中型商贸服务企业作为推动全区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战略重点,抓住国家零售业对外开放,国内外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在国内布点,抢占市场的有利时机,大力引进物流、商贸、餐饮、娱乐服务等项目,着力构建适应现代气息的商业服务框架。随着大批跨国集团和省内外大型商贸企业的入驻,单纯依靠本地企业支撑服务业的格局被打破,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不断促使本地商业企业纷纷走上扩张重组之路,带动本地传统服务业更新换代,逐步形成了以大中型商贸企业为主导,以商品市场为支撑,以特色街为骨架,各类商贸业态共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打造特色不断培育创品牌4月中旬,笔者在樊城区风华路美食文化特色街改造现场看到,沿街乱搭乱建的篷子已经拆除,技术人员正忙着设计颇具地方特色的经营招牌。仿照武汉著名的吉庆街模式,改造后的风华路将成为全市一条集市井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品牌街。从当初发动街道、社区办市场到以旧城改造为契机,放大商贸核心区的行业聚集和市场辐射效应,合理调配商贸服务的布局,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商业街,樊城区的服务业档次在不断培育中得到提升。近5年来,在该区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特色街已发展到10条,来自专业特色街的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占全区商贸服务营业额的四分之一。中心商业区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2001年,为了全面提升以樊城人民广场和解放路为中心的商贸服务业档次,动态投资达40亿元的襄樊中心商业区建设项目正式在该区展开。5年过去了,樊城区的主要领导已换了几任,但建设中心商业区的决心和力度一直没有削弱,如今,一期工程财富广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解放路已成为全市最为活跃的商贸购物中心。随着二期开放广场、拉美步行街的相继完工,中心商业区将进一步巩固樊城在全市商贸服务业中的龙头地位,成为鄂西北地区拉动能力最强的购物、休闲中心。丰富业态不断对接拓市场走进襄樊华中水果交易中心和鄂西北物流中心,大型滚动信息显示屏吸引了笔者的眼球,国内外各类水果供求和货运信息即时发布,为客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通过网络发布和接收信息,实现网上交易,樊城区商贸服务业已经开始依托信息高速公路快速占领国内外市场。在实现传统商贸服务与现代服务业的对接上,该区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集中采购、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商贸服务业建设,先后开通了政府网站,建立了政府职能部门网页,通过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建成了鄂西北货运中心,发展物流配送企业近20家,以物流配送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态不断涌现。三元路蔬菜批发市场、中南板材市场等30多家商贸服务企业通过网络发布和接收信息,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迅速进入服务业领域,既弥补了市场仓储、信息等方面的不足,也提高了市场的知名度,扩大了影响力和辐射面。同时,该区采取多渠道投资方式建立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向社区居民开展便民利民、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服务,增强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有人担忧:樊城是老工业基地,把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否会偏离经济发展的方向?区委书记吴方军告诉笔者,商贸及其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樊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事实证明,利用商贸优势和工业基础,全区工业经济的增幅连续3年都在两位数以上。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强区,不仅不会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反而会带动其他产业,获得产业联动的综合效益。
“技防网络”进民巷“人防巡逻”网街区襄樊市樊城区奏响社会治安“平安曲”
樊城是襄樊市的中心城区,也是治安案件多发地带。过去这里曾被国家列为全国61家重点整治地区,然而,在去年11月揭晓的全省首批平安县(区)评比活动中,樊城区脱颖而出,成为襄樊市唯一入选的城区。这重大的转变,源于樊城区一系列整治治安的“铁腕举措”:2003年,该区出资百万,成立了专业的中心治安巡逻队伍;次年,购置一批治安巡逻车,将辖区划分为4个巡区,全面推行网格化巡逻防控;今年,将在全区59个社区的背街小巷安装电子眼,加强技防网络建设。这些举措的实施使樊城辖区的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今年以来,该区把“巩固平安樊城创建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环境”作为建设平安城区创建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平安建设上下功夫,在科技创安上寻突破,通过完善防控网络、强化打击力度,构筑起了全方位、立体化、科技化的治安打、防体系,保障了社会的稳定,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上半年,该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3.4%;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案件同比下降18.5%;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4.3%。运用高科技编制防控网是该区营造和谐平安环境的重要手段。今年,该区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区技防建设的实施意见》,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先期预算30万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推进23个社区,28个单位,3条重点路段技防试点工程的实施。同时该区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开展技防镇办、技防社区、技防单位创建活动,积极在全区金融网点、重点单位、大型公共复杂场所、大型超市等单位场所推广建立视频监控系统;城区解放路、长征路、新华路等重点路段、重点部位经营门店推广安装电子报警系统,实行整体连动,资源共享,推动基层平安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目前,该区154个内部单位、公共复杂、娱乐场所、小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165套、摄像头768个,安装红外线电脑报警系统119套、报警探头551个,有力提升了治安防控能力。据统计,上半年,全区入室盗窃案件同比下降35.3%,盗窃机动车案件同比下降52.1%。与此同时,该区以网格化巡控为依托,强化治安防控力度。今年,该区根据发案规律调整巡逻路段,突出防控重点,完善了二、三级“网格化”巡逻机制和联勤方式,科学调整警力部署,全面实行“点对点”一级调警制,按照“就近出警”的原则,通过350兆无线通信集群网络将处警指令直接发布到巡逻民警,实现了即时掌握巡逻车工作状态、巡逻位置,指挥调度更加准确、有力,进一步挤压了犯罪时空。在网格化巡逻机制的带动下,该区大力发展社区治安巡逻队、组建商家治安巡逻队、充实“三老”义务巡逻队,通过网格联动,通力配合,构筑起了一张能够覆盖辖区重点地区、路段的坚实严密的巡逻防范网络,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打击、震慑犯罪的能力初步显现。上半年,该区社会面“两抢”等当众犯罪比上年同期下降20%,扒窃案件同比下降61.5%,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在积极完善防控网络的基础上,该区强化治安严打措施,时刻保持对刑事犯罪露头就打、冒头就治的斗争张力,始终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针对辖区治安形势和“两抢”发案特点,组织打“两抢”小分队,采取公开执勤、便衣巡逻、伏击守侯等形式,加强重点地段、重点部位治安控防,形成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同时坚持组建专班、捕捉现行、信息研判等多策并举,始终保持对“两抢”犯罪的凌厉攻势,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区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48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280名,刑拘307名,依法逮逋257名,移送起诉383名、劳教处理89名,从重从快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
争创示范社区营造优美环境 樊城区倾力打造靓丽城区
樊城,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区,她正以清新靓丽的市容吸引着您的目光。大街小巷绿树成荫,繁花似锦,街头小品星罗棋布,居民小区赏心悦目,商业区内人潮涌动……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相融的新樊城正呈现在您的面前。建设和谐城区,打造优美樊城,一直是樊城人的梦想。今年以来,樊城区紧紧围绕全市“一创三争”活动主题,以争创“清洁城市、美化家园”示范社区为切入点,科学规划,高点定位,动员市民广泛参与,营造优美环境,全面推动了居民小区向“清洁、适宜、有序、文明、和谐”方向发展。在小区创建活动中,樊城区把硬件建设和小区的清洁摆在首位。配套完善了辖区的管网设施,照明装置;在重点地段和居民小区配备了垃圾箱、垃圾桶、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加强巡查坚决遏制游散摊点、占道经营的不良现象;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小区建设,切实抓好卫生保洁。同时,该区按照“属地管理、以块为主”的原则,明确了社区居委会对小区管理的责任主体地位,直接服务和管理小区创建工作。此外,该区以引导群众参与,树立主人翁意识为着力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群众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使小区创建有序开展。樊城区通过宣传、引导、教育,在全区上下形成了社区居民参与文明创建的良好氛围。在文明进社区创建活动中,该区除了常规性宣传教育外,还引导社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防止集中整治后出现反弹。泰安路社区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使小区管理制度化。实行百米包保责任制,9名社区工作者,从书记到一般干部,全部包保,责任到人,谁的责任段出了问题,追究谁的责任。从低保人员中聘请了4名保洁员,每天不间断保洁,既保证了小区的清洁,又解决了下岗工人的就业。同时,社区的3名城管执法人员每天7小时进小区管理执法,并在显要地段公示执法人员的照片、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小区干净了、整洁了、卫生了,环境美化了,居民的文明意识提高了。除泰安路社区外,全区还涌现出水星台小区、莱越小区、幸福小区、高庄小区、振华小区等一大批文明小区。樊城区把小区建设与群众的满意度结合起来,把小区创建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水星台社区十几年来一直注重群众参与小区建设,让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振华小区位于城乡结合部,前几年,社区基础建设滞后,各类市政设施不配套,下雨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居民怨声载道。施营社区投入200多万元,硬化小区道路,制作文化墙30多块。为了方便居民休闲健身,社区还投入20多万元,修建了两个文化广场,新增了健身器材,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依托优势搭建平台壮大产业 樊城区工业经济高歌猛进
7月11日,笔者从襄樊市樊城区经济局获悉:元至六月,该区完成全口径工业总产值140920万元,同比净增42408万元,实现工业利税总额3964.2万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产值81998万元,同比净增25751万元,工业经济总产值及效益均创同期历史新高。樊城区依托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在对全区的相关产业进行梳理的同时,搭建项目发展平台,使优势产业不断发展,一批依托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深加工、精加工企业迅速壮大,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以化纤纺织服装、机电电气、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项目纷至沓来。工业企业向三大支柱行业集中,行业企业个数比重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80%,支柱行业企业产值比重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91.3%。以产业集群优势振兴化纤纺织服装工业。2006年元月,首期投资3.5亿元的湖北经纬集团短纤维生产线技改成功,短纤维产量和质量均大幅提高,日产量最高可达110吨。同时,在瑞源纺织、永发纺织等龙头纺织企业的带动下,友裕毛巾织造公司等10多个纺织服装企业落户樊城,使该区化纤纺织服装企业在短短3年时间发展到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就多达18家,吸纳就业人员25000多人,生产的长纤、短纤、布料、棉纱、服装等产品遍及全国各地。天王服装、鹏程纺织等10家企业依靠科技创新,产品更是远销国外。元至六月,以经纬化纤、瑞源纺织、永发纺织等为代表的化纤纺织服装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025.5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3%,对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80.9%。以农业资源优势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挖掘潜力,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上下功夫。在区委、区政府的精心培育下,妞妞食品公司从一个小作坊,如今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近5000万元的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已跻身全国十大饼业之一。同时,晶琦米业、赛亚米业等多家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以聚龙山公司、亚洁美公司为龙头的干鲜蔬菜加工企业促进当地扩大蔬菜种植面积10000多亩,使蔬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元至六月,以妞妞食品、晶琦米业、赛亚米业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081.9万元,同比增长35.5%。以产业比较优势培育机电电气工业。短短几年时间,万洲电气在樊城区委、区政府的扶持引导下,由一个注册近百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年产值过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三分之一强的大型高科技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环境良好,今年2月原计划在武汉选址建新厂的万洲电气集团,最终决定“扎根”樊城。同时,凯特电气、海纳实业、同人电子等重点机械电气企业也纷纷入驻樊城。元至六月,以东风仪表、万州电气、海华电气、竞泽机械为代表的机电汽配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3771.3万元。
科学规划统筹发展 樊城区稳步推进社会新农村建设
继全区90公里通村泥巴路改造开工建设、农村沼气改建工程在全区启动以后,6月26日,湖北省襄樊市樊城区城郊农业观光带景观和韩洼村生态园村庄建设整体规划修编工作又全面展开。作为典型的以城带乡型的城区,樊城区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发展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规划是关键。该区以合理规划统筹全区的新农村建设全局,以一建(建沼气池)、二洗(洗脑、洗脚)、三改(改厕、改水、改圈)、四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管理规范化)、五高(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能、服务高质量、村民高收入)为目标,组织专家认真做好城郊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带、王寨村万亩花卉园、王伙村楚花乐园、韩洼村生态园、柿铺牛首蔬菜园的建设规划,并以太平店、朱坡、牛首和竹条4个小城镇为依托,对城镇整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沿316国道沿线重点村和中心村的新村建设规划进行修编,用科学规划统筹全区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真正实现的关键。该区通过建设标准园区、标准种植和生产示范基地,大力实施以无公害绿色蔬菜为主导产业的“一区一品”建设,围绕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聚龙山公司、亚洁美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公司的带动作用,打响樊城绿色蔬菜品牌,真正使蔬菜产业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同时,充分挖掘樊城的城郊旅游资源,围绕太平店青泥湾休闲农庄、柿铺楚花乐园、韩洼生态园和汉江休闲观光带,建设集观赏、休闲、餐饮为一体的新型农村产业带,加快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该区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在现有基础上,今年,该区还将新修乡村公路90公里,在全区初步形成环状乡村公路路网格局;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建设20家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农村卫生室;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力争用一年的时间全部解决全区200户农村危房;组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连锁超市向太平、牛首集镇延伸,建设连锁化的“农家店”;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引水工程,解决7个村10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对农民的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户创建,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文明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