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丛深
“黑土地给了我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源泉”
记者:您获得了“文艺终身成就奖”,应该说是这片土地铸就了您今天的成就,同时您也为挖掘和张扬黑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能否谈谈您与这片土地的感情与缘分?
丛深:我虽祖籍山东,却是在黑龙江出生和长大的,可算作一个地道的黑龙江人。从1948年创作第一个剧本开始,到现在已近60年,创作的绝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黑龙江,反映黑土地上的人和事,表现黑土地人们火热多彩的生活,特别是反映普通工人群众的生活。多年来,我坚持深入基层,与普通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细致观察了解他们的生活百态,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追求。黑土人的热情、仗义、粗犷、豪放,黑土人的赤子心、乡土情深深感染和震撼了我,我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年的深入基层,给了我丰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营养,使我创作出多部反映当代人现实生活的话剧及电影文学剧本,其中《百年大计》、《笑逐言开》、《千万不要忘记》、《马戏团的新节目》、《悲喜之秋》、《幸运的人》等都是以黑土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为素材创作的。特别是《千万不要忘记》取得较大的成功,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重要领导都观看了此剧,还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并对剧本和演出给予好评,我也因此获得了许多殊荣,成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剧作家。可以说,黑土地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是我创作不断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石。我的生活和创作与这块土地有着难以分割的血肉联系,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浓重的感情,它给予了我生命、给予了我挚爱的事业,更给予了我诸多的荣誉,我由衷地感谢它。“艺术家应该胸怀坦荡,刚直不阿,求真务实”
记者:什么是一个艺术家的风骨?在你的艺术生活中有没有艺术人格与市场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是如何处理的?
丛深:一个艺术家应该胸怀坦荡,刚直不阿,求真务实;不趋炎附势,不苟且,不媚俗,我觉得这就是艺术家的风骨。
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创作的人都会形成个人风格,我也如此。因为年龄及主要创作时代形成的创作风格,有时很难与市场经济社会的艺术观、审美观融合到一起。道理上是应该学会适应,但是在与自己的艺术主张、创作风格完全相悖的情况下,我是不会妥协、屈从的。两年前,曾有位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欲采访我,想就我过去的几部电影搞点合作,制作几期节目,被我谢绝了。尽管这种合作会名利双收,使尚不了解我的很多年轻人借此知道和了解我,但我不喜欢这种节目,觉得只注重娱乐性而缺少艺术性,我固执地放弃了合作,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另外,对有些所谓“时尚”、“有市场”而我则认为是低级庸俗的东西,我也宁肯放弃这种创作,哪怕它可能很快使你再次走红,哪怕它会给你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记者:如今各种“家”很多,有的人写了一部书就说自己是作家,做了几首曲子就说自己是作曲家等等,您认为作为艺术家应该有哪些基础?
丛深:在黑龙江的众多作家、艺术家中,我是比较幸运的,获得了比一般人更多的荣誉。一些人认为我是一生为出名而奋斗,其实正相反,我骨子里是很淡泊名利的,有些荣誉的获得的确是我意想不到的,可算作“无心插柳柳成荫”吧。但有些方面我则觉得十分重要,这就是:喜欢创作,热爱艺术,勤奋执着,深入和关注生活。这是我成功的重要基础,是我一生的体验,也算作对喜欢文学创作并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一点忠告吧。“激励人们追求高尚美好,是我一生创作的愿望和追求”
记者:你认为金钱与你的艺术成就有无直接关系?
丛深:可以说,金钱是人人都需要并都想多得一些的。但过去搞创作确实是自己喜欢和工作需要,很少想过靠写作挣钱。《千万不要忘记》获得成功后,全国各地很多剧院都争相排练并上演这部戏,前期剧本的稿费加演出版权费寄到了哈市我所在的单位,记不太准确,大约有四万多元吧,在六十年代这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我当时工资120多元)。当时的哈尔滨市委书记郑依平说,最少你可留一万元,但我只留了几千元。其余的钱由组织决定给了哈市文联等单位一小部分,多数则由话剧院负责退回了汇款单位。文革期间,很多人传我得了巨额稿费,这是失实的。上述情况当时的宣传部长牛乃文同志及话剧院的几位院长都知道。后来一些朋友问过此事,并为我遗憾,而我至今从未后悔过,金钱和事业相比,我真的更看中后者。
记者:请你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一下人生?
丛深:无论时代怎样变迁,文学艺术作品应具有的认识、审美、愉悦、教化四大功能不应改变。特别是其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德育作用”,
在社会全面走向市场经济的时代应该更为重要。“贴近人民群众,紧扣时代脉搏”,真实生动地再现生活原貌,又提炼和浓缩生活的主旨和精华,从而启迪人们,激励人们去追求高尚和美好,这是我一生艺术创作的愿望和追求,也是我努力去实践的人生过程。
记者手记:这是一次特殊的采访,因为丛老病重入院,记者是在其家人的帮助下,经过多次采访完成本篇报道的。在此,向丛老的家人表示感谢,并由衷地祝愿丛老早日康复。
丛深著名作家,一级编剧。原哈市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曾为中国作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创作话剧、电影、电视文学剧本及短篇小说、报告文学、随笔等多类文学作品,大多收在《丛深作品自选集》中。
代表作有话剧《百年大计》,获《剧本月刊》征稿二等奖;《千万不要忘记》,获国家文化部优秀话剧奖;《间隙与奸细》,获文化部剧本二等奖;电影《徐秋影案件》获文化部优秀电影剧本奖;电视剧《惩腐疑案》获中纪委优秀电视剧奖等。
(黑龙江日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