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的训练营生活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将留下不同的记忆。训练营过后,又给家长和老师留下一串长长的思考。
垃圾袋随手扔
在训练营报名期间,老师就要求学生准备装垃圾的袋子。然而在三天的活动中,每次活动现场都成了“垃圾场”。 老师们不得不为孩子们做收尾工作。
7月24日,当汽车到达目的地后,看到车厢内孩子们留下的满地垃圾,训练营的老师无耐地说:“说了一遍又一遍,让他们将垃圾放进垃圾袋中,可还是乱扔。”
记者看到,这些垃圾中,有喝了一半的饮料瓶,有吃完的小食品袋,也有随手乱扔的废纸,还有“马大哈”落在车上的帽子。
登山前,训练营的老师特意为同学们开了一个会,让大家爱护环境,并将不可降解的垃圾背回来。然而在登山的途中,还是看到有的同学将装巧克力的塑料袋扔在小路上。在山顶上,午餐过后,更是一片狼藉。最后,装了大半面袋子的垃圾由向导叔叔背下了山。
没有集体意识
不论是上山、下山,还是吃饭、住宿,有三个来自哈市的小女孩始终都在一起。因此,有些活动老师不得不为她们改变计划。
“参加训练营结识新的小伙伴,并与小伙伴们共同作战,这也是对孩子能力的一项挑战。”训练营的老师说,安排住宿时,三个小女孩就说啥也不分开,因此不得不为她们临时调整方案。上山时,由于其中一个女孩提出不上了,另外一个女孩也跟着不上了,原本另一位女孩完全有能力和体力登上山顶,可是她最后还是退缩了。
面对困难不动脑筋
在攀登途中,半路退下来的6个孩子中都是城里的孩子。而山里的孩子却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位山里孩子的妈妈告诉记者,由于林场里没有学校,山村里的孩子不得不远离父母、亲人,到数百里外的学校寄读。一个人在外读书的经历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
在野炊比赛时,有的城里孩子始终是站一边当看客,看到点不着火时,不知道动脑筋想办法。
不知道说声谢谢
在整个活动中,来自各地的志愿者为活动的圆满结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许多城里的孩子显得很木讷,连声谢谢都不说。
三天的活动结束后,有的小朋友说不出帮助过他的小伙伴的名字,有的小同学不知道路上呵护着她的叔叔阿姨姓什么。
看到如此情况,当孩子们要回城时,训练营的老师为孩子们留了一份必须完成的任务:临走时,真诚地与山里的妈妈拥抱,并说一声谢谢;回家后,要给山里的妈妈打个电话或寄一封信,道声平安。(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