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背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时,我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并确定每年的7月11日为法定的“航海日”。
我们纪念郑和航海,要向他学习什么?今天与航海事业相关的很多经济社会问题,都是郑和所处时代不曾出现的,我们是否同样能从郑和的航海事业中获取什么启示呢?在今年的“航海日”期间,记者采访了浙江舟山港务管理局高级经济师蔡一鸣。
记 者:郑和在600年前的那场壮举给我们现在的航海事业带来最大的启示在哪里?
蔡一鸣:今天的航海工作者最重要的是学习郑和开放交流、创新开拓的航海精神。因此,一定要努力把开发海洋的经济目的和可持续发展等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海洋观,应以和谐、科学、关注现实为基础,更具有可操作性。
记 者:你这里提到的新海洋观包含哪些内容?
蔡一鸣: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服务经济发展,谋划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坚持和平交流,这是新海洋观的3个重要组成部分。
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需要航海业
记 者:当前,航海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怎样的地位?
蔡一鸣:海上运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90%的外贸货物需依赖海上运输。海洋也是促进国际贸易、实现国与国之间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交通通道。
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中,出口的大多是利润低、但需要大量工业原料的产品,而产品出口消费者往往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在我国航海业的航线设置上也有所体现。
记者:2003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能源短缺是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工业资源配置的最大软肋。应对能源短缺,航海业承担了怎样的责任?
蔡一鸣:在未来几十年内,中东、非洲、俄罗斯等产油地区的出海口,仍将是我国原油进口最主要的发运基地。与陆上管道输送和海上中小船舶运输相比,海上大型船舶长途运输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这也决定了我国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必须利用海运的必然性,以及建设大型深水港口储备国家能源等重要资源的重要性。
记 者:重要资源依赖航海业运输,供应安全能否保证?
蔡一鸣:能源及其它资源的供应安全问题不在于进口了多少,而是在于是否有与之相对应的机制和对策。
在目前国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开拓利用国外资源,主动地走出去,像日本等资源比较贫乏的发达国家那样,通过市场运作,在国际上寻求多元化供应。这是保证资源能源供应安全的必要手段。甚至应该像美国、加拿大那样,有意识地保留一些自己国内的资源,才不失为一个富有远见的战略性对策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航海业要发挥出它的作用。通过航海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获取优质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记 者:其实,海洋本身也能够为我们提供资源。
蔡一鸣:对,海洋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能源和资源宝库,是维持人类生存发展的坚强后盾。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海洋提供更大、更新的资源和能源支撑。广袤且富有的海洋,可提取镁、溴、碘、钾、铀及重水等,是地球上最大的化学资源仓库。我国现有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而海洋中还有大量的煤炭、锰结核及金属矿物等矿产,沿海一带还蕴藏有丰富的可再生清洁优质能源,这些资源大部分都还未得到利用。据海洋科学家分析,现在人类已认识到的海洋资源可能只有海洋总资源的110。
记 者:这其中,潜力巨大且相对安全、环保的能源有哪些?
蔡一鸣:海洋中的风能是最具市场开发价值的清洁能源,生产成本已接近煤油,被认为是可取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最主要可再生能源之一。据估计,全球可利用的风能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而风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中国的风能开发研究起步较晚,但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水平上发展都较快。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开发沿海地区的海洋风能优势,正好可以弥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力短缺。
除了风能,海洋还能为人类提供可再生的海流能、波浪能等多种优质清洁能源。开发海洋优质清洁新能源,一是能解决能源供应危机,二是能解决环保问题,三是能协调好世界各国在能源供应上的关系。
促进国际和平走交流合作之路
记 者:海洋资源的开发也关系到各国关系?
蔡一鸣:开发海洋,获取可再生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通过航海合理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努力解决引起国际关系紧张的能源及其它资源问题,这正是在国际交往中促进和平、交流与合作的最好途径。而“促进和平、交流与合作”也是当年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
郑和的七下西洋,目的主要是访问和简单交易。可贵的是,实力强大的郑和航海编队却未欺负弱小国家。在郑和航海后约半个世纪的大航海时期,西方列强曾把经略海洋与侵略暴力完全混同起来,与郑和的和平出访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不足取的。郑和下西洋,其最伟大最值得传颂的,是郑和勇于开拓、开放交流的航海精神,以及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文明进步的一面。
记 者: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值得倡导。
蔡一鸣:21世纪不同于上几个世纪,经济的发展、科学和社会的进步,促使我们对海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未来对中国提出了更高要求,世界对中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发海洋总是伴随着开放与交流。近年的发展形势要求传统的以陆上开发为重心的中国,在开发海洋上进行创新,加大力度,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