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正定是全市惟一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千年古城墙一直是正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正定古城越千年而不毁,但城墙却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大规模损毁后,一直得不到有力的修复。
从东晋时的土筑,到北周时的石砌,再到唐代重新扩建为土城,最终明朝扩建为砖城,历经无数沧桑的古城墙现已斑驳、坍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墙亟待保护。
粗略估计,整个修复周长24华里的古城墙需要资金在10亿元以上,即使是修复现存城墙,也在3亿元以上,修不修?怎么修?除了资金的掣肘外,两种观点一直在交锋。
正定古城墙之殇
残存的古城墙一直是正定城的庇护者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大规模损毁,城砖被人们拉回家砌墙
修复古城墙城需资金10亿,修不修?除了资金的掣肘外,还有两种观点一直在交锋
怀古
只剩下土的古城墙
——1600岁的古城只剩下残垣断壁
东城门不见了,另外三个城门也已残缺,曾经气势恢弘周长24华里的城墙只剩下了8千多米,而且这8106米的城墙砖也被剥蚀的相当严重,亟须保护,但对于一个县来说,这显然不是一个小工程。
1600多年来,正定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从东晋时的土筑,到北周时的石砌,再到唐代重新扩建为土城,最终明朝扩建为砖城,城墙与城市唇齿相依,不离不弃。无城便无墙,无墙就没有城市的安宁。
历朝历代均重视修缮的城墙,在解放后,因失去了原有的军事功能,开始不为人们重视,并遭到了大量的人为破坏。后虽于1993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正定县极为重视文物保护,但偌大而24华里的周长,修缮保护显然不是一个小问题,
历经数百年不倒的古城墙正在自然的风蚀中加速破损。
登上修复的南城门四处眺望,滹沱河、京珠高速、京广铁路及107国道尽收眼底,更南边的石家庄市也依稀可见。将目光收回,向西、向北、向东望,残存的古城墙,经过岁月的不断剥蚀,显得那么老态龙钟。
正定政协文史委主任张银耀说,记忆中,正定城垣最宏伟的建筑就是四座城门。东门迎旭(后改称环翠),南门长乐,西门镇远,北门永安。每座城门设里城、瓮城和月城三道城垣,瓮城高度与内城相同,月城则是瓮城外加筑的弯月形城墙,高度是内城的一半。据介绍,出入城要经过三道城门,城门上都有巨幅石匾额镶嵌。城门洞深约五丈,高二丈,用条石铺基、大砖砌拱券。高大的城门木门板厚半尺,门角有铁皮封包。
但是,张银耀的城墙只存在于记忆中,古城墙经历几次大规模的人为破坏后,现在已满目疮痍。张银耀说,第一次大规模破坏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不少人拆城墙砖修高炉,后来又不间断地有部分居民、生产队拆砖修房盖屋,这种局面在持续了近20年后,一座气势恢宏的砖城变成了残垣断壁。
现在,周长28华里的古城墙城门楼、角楼、垛口均已不在,城墙砖也所剩无几,只有土筑规模尚可见到。断断续续的城墙现残存8106米,四个城门均残缺。其中东城门已被掩埋在钢筋混凝土下,完全不见;北城门存里城门和月城门;西城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南城门存里城门和瓮城门,里城门外券脸上仍镶嵌有“三关雄镇”的石牌匾。另外,西城门、北城门、西南角楼尚存马道,东城墙留有较完整的排水道。相对而言,西、东、南三面保存尚较完整,北城墙破坏最为严重。
修复
修复一米需要一万
——复原古城墙需要资金10个亿
残存的古城墙一直是正定城的庇护者。1963年,正定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滹沱河的大水漫上了岸,张银耀说,水几乎和东城门的第一道门月门齐高,“传说可以坐在城墙上洗脚”,但因为有城墙的存在,大水没有灌城。依滹沱河而建的南城墙和部分西城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也是在历次重大破坏中,南城墙和部分西城墙依旧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因。
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正定县政府也不断加大对古城墙的保护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古城墙的措施和办法。1993年,作为正定标志性建筑的古城墙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次年,正定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0年,正定县委、政府为保护文物,号召全县百姓捐献旧城砖,并投资近399万元修复了南城门城楼及两边各50米城墙。修复后的城门楼是一座歇山顶二层楼阁式建筑,通高10.5米,面阔24.1米,进深11.5米,总面积277.15平方米。城门楼上下两层,明间辟门,次间置窗。上层檐下“长乐门”的牌匾书写遒劲有力,是著名书法家启功所书。同时,正定县政府也对北门进行了维修,两项工程共投入资金450万元。
古城墙的保护修复,一直是历任正定县领导的心头大事,但所涉资金额度巨大,进展不甚理想。
在1999年正定县制定的《文物保护利用中长期规划》里,计划自2000年开始修复南城门和百米城墙,还计划在古城墙外围建设30到50米宽的绿化防护隔离带,并绿化古城残垣,建成环城公园。但因资金缺乏,在完成南城门和100米城墙修复后,其他工作几乎没有进展。
张银耀说,早在10年,有一个粗略的估算是,修复一米城墙需要一万元,这样,周长24华里的城墙全部修复至少需要2.4亿元,这还不包括拆迁补偿、修复四座城门(三重门),甚至包括护城河。这项工程如果放在现在的话,需要的额度可能在10亿元以上。
争论
重修与否,这是个问题
——巨大的投入是否有必要,目前还没有定论
这么大的投入是否有必要还没有定论。一种说法是,完全修复古城墙根本没有必要,让它保持现在的样子,不去再破坏它就是最好的保护,而另一种声音则倾向于完全修复,因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需要与之相配的城墙。张银耀说,如果有了资金,就一段一段地逐步修复,希望总有一天人们可以看到正定古城墙的完貌。
值得庆幸和欣慰的是,在《正定古城风貌恢复规划》中,这项将在“十一五”规划中实施的规划,着力实施十个重点文保项目,第一项就是“恢复古城墙”,逐步再现古城风貌。
正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张国清说,目前政府方面没有完全修复古城墙的设想,我国现行的文物保护政策法规,对文物保护的指导思想是对文物现状进行保护,不提倡复原,改变文物的真实面目。
正定文物部门对古城墙的保护和逐步修复有个远景的规划,那便是投资3个亿逐步恢复现存古城墙的历史风貌,这些资金几乎全部需要政府投入。张国清说,古城墙的保护和逐步修复是从文物保护角度出发的,相比之下,古城墙对人旅游的吸引力非常小,所以,古城墙的保护和修复很难吸引社会资金。目前,3亿元的投入也不是个小数目,因此对古城墙的保护和逐步修复只能是个长远计划。
百姓
——混凝土的门还是那座门吗?
一位老人眼中的南城门
83岁的程福生老人在南城门附近居住,夏天,他喜欢和别的老人一起坐在南城门脚下,高大宏伟的城楼可以给人们带来足够的阴凉。
南城门是近年来重新修建的,从这里经过的汽车需要绕过城楼通行。重新修建的南城门没有了月城和瓮城,护城河上的桥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畅通无阻的现代交通工具穿梭往返,坚实、牢固的城门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新修建的南城门外还保留着瓮城城墙的断垣,有的地方还可以看到城砖。程福生老人从小在城门附近长大,他说,护城河、月城、瓮城和城楼,早就变了模样,月城也找不到了。
老人说,那时候老百姓家里穷,房子都是土坯房,城墙似乎是坚不可摧的,1958年大炼钢铁,城砖都被拆走盖高炉了。后来,老百姓也开始拆城砖回家盖房子,破坏得很严重。“那时候没人心疼城墙,老百姓穷,都想多拆点砖,把房子盖结实点。”老人说。
老人带记者来到城墙外的护城河,几米宽的护城河只有很少的水,还很浑浊。老人说,他小的时候,河水很大,很清,孩子们都喜欢到城门周围玩耍。近年来,南城门得到重新修建,那时,老人经常来看修建的忙碌景象,直到以天竣工后,老人又看到了儿时古城门的模样。
“新修的城门和原来一模一样,我看了很高兴,心情很复杂。”老人说,“只可惜啊,现在只有城门了,月城和瓮城的的样子也看不到了。”
文/本报记者 安文联 徐书乐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