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 王大治来源:出土的石鼎。本报记者 徐胤 摄
出土一星期仍未上报 初步判断为清代“五供”
本报讯(记者王大治)昨天上午,供应商单先生前往西三环万寿寺附近一处工地讨债时,发现工地一个星期前出土了3件古色古香的石制文物,却并未上报。接到单先生举报的海淀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赶到将文物运走,据推测该石器应属“五供”,可能是清代皇家祭祀物品。
昨天中午,一个两尺高的三足石鼎被放在工地一角,虽满身泥土,但仍可摸出鼎身一圈铃铛状的凸起,还有一块汉白玉石碑半埋于土中,上部顶端刻有4条龙,底部残缺。铲车工小王说,早在一周之前断碑和石鼎就被发现,只是工人们担心一旦上报到文物部门,肯定会有人来调查,这样一来工地就可能停工,影响施工进度。
供应商单先生此前曾帮工地联系拉土车,5万多元欠款一直未结清。昨天早上,单先生再次来到工地要债,发现一群工人围在工地一角,他上前查看时发现是石碑和石鼎,还有工人拿砖头在敲打。“我知道这个是文物,连忙告诉工人不能砸。”单先生说,他一转身就已经有工人把石鼎运到工地外藏了起来,他急忙跟了过去,并打电话向文物部门举报。
下午1点多,接到单先生举报的海淀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文管所负责人高先生指挥工人把石碑抬出冲刷干净,见碑体上部刻有4个字,其中包括小篆体“皇坛”字样,而下部只剩楷书“係顺”二字。高先生说,初步判断为清代石器,石鼎看外形属祭祀用的“五供”。据工人讲,这些石器被发现时距地面不足一米,埋藏很浅,有可能是作为回填料从别处运来的。下午4点多,正当文物部门准备离开时,无意间在工人工棚里又发现一个石蜡台,也是“五供”之一。3件文物被运走做进一步研究,同时,高先生对工地不及时上报给予了批评教育。
记者通过比较资料图片发现,工地挖出的石鼎和石蜡台与清泰陵石祭台的“五供”几乎一模一样。链接·五供
石祭台是皇族女眷祭祀的地方,因台上有石鼎、一对石花瓶和一对石蜡台等5样供品,所以又称石五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