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报8月3日讯
景气指数低于去年
报告显示,今年到6月份,安徽省房地产业综合景气指数值(简称“皖房景气指数”)为100.2点,虽仍处于景气运行区,但景气度已明显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从走势看,皖房景气指数从2005年一季度开始逐季走低,并在今年一季度接近景气状态临界点,但随着开发投资加快和销售形势的平稳,在今年二季度,综合景气指数开始小幅回升。
在综合景气指数所属的8个分类指数中,新开工面积、销售价格、购置土地面积、土地购置费、资金来源等五个分类指数同比均低于上年,运行在不景气区间。空置面积、开发投资和竣工面积等三个分类指数则保持了较高的景气水平。报告认为,这一变化表明我省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快速扩张势头已有所减缓,调整发展的特征更加明显。
全省住宅均价2100元
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销售商品房屋916.7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2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218.8亿元。商品房屋均价全年基本在2300元/平方米左右,其中住宅均价在2100元/平方米左右。
目前销售价格指数值为102.8点,比上年同期和上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我省房价水平逐渐趋于稳定,房价上涨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报告认为,价格的走稳对我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开发用地供给紧缩
截止到6月份,全省共购置土地面积67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1.2%;土地成交价款48.9亿元,下降16.7%;实际支付购置费43.1亿元,下降8.8%。
目前,购置土地面积和土地购置费两个土地类分类指数均进入不景气区间,表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开发用土地供给趋紧,规模扩张的速度有所放缓。
房产开发增幅回落
伴随着国家的“地根”紧缩,我省房产开发投资增幅同比也呈现回落之势。数字显示,上半年,全省共完成房产开发投资259.5亿元,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近10个百分点。
但与今年一季度相比,上半年的开发投资增幅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在经过五个季度的调整后,增速又有所回升,表明我省当前的房产投资又重新升温。从景气指数值的对比来看,也验证了这一变化趋势。目前开发投资指数值为108.3,低于上年同期4.7点,但比上季度提高了10.9点。
住宅空置113万平米
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空置各类商品房屋21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113.4万平方米。从总量上看,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但从空置的构成上看,空置在三年以上的各类商品房面积为16.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2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3.3%和44.3%。
目前空置面积指数值为111.9点,是各分类指数中景气度最高的。报告认为,这一数字表明我省房地产业的内在运行质量仍然较好。
新开工住宅1300万平米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新开工各类商品房屋156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7%,其中住宅1305.2万平方米,增长30%,增幅高于上年同期,呈现出增幅逐步回升走势。
目前,新开工面积指数值为97.4点,虽仍运行在不景气区间,但已呈现出逐季走高趋势。报告认为,这一趋势表明我省房地产业在调整结构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对策应对市场需求,逐季走高的开工面积也为全省商品房屋的稳定供给提供了保障。
竣工面积增长三成
与开发投资在二季度逐渐回升和新开工面积逐季走高的形势相吻合,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类商品房屋的竣工面积也保持了三成左右的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省共竣工各类商品房屋54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其中住宅竣工453.4万平方米,增长32.2%,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目前该分类指数值为107.3点,比上季度提高6.9个点,并高于上年同期0.7点,呈现逐步走高的趋势,表明我省房地产市场仍具有较强需求。
银行贷款到位50亿元
上半年,全省共到位各类开发资金344.3亿元,同比增长23.5%,增幅低于上年同期水平,但比今年一季度有所提高,呈现出逐渐回升走势。
从构成看,自筹资金、定金及预付款和银行贷款占开发资金的比例共为85%。其中,上半年全省银行贷款到位50.7亿元,同比增长16.6%。自筹资金、定金及预付款分别到位155.5亿元和8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23.8%,呈现较为平稳走势。目前,资金来源指数值为100.5点,已接近景气临界点,景气值比上年同期下降8个点,但比上季度提高了3.1点,表现出缓慢回升走势。(许伟、齐美义、甘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