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丽普 实习生柴胜松
“大热的天,花钱让孩子上辅导班,是希望他们能学点东西。谁知,辅导中心许诺的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六七十个孩子挤在一起,学了20多天,根本没学到什么知识……”7月31日,省会董先生认为暑期辅导班鱼目混珠,“名师”身份不名,花费不菲的学费,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董先生说,正在读初中的儿子在汇文辅导中心报名学习数学和物理,孩子上完课回来,却不知道学习了些什么。其原因是:人多,临时租赁的教室外面还不时有施工噪音传来,“只能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个公式,却听不到讲什么。”
董先生承认,让孩子去上辅导班是十分无奈的事情,“现在竞争这样激烈,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多学些东西。可大热的天跑来跑去的,啥也学不到,倒不如在家歇着。”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范西路上“汇文辅导中心”租赁的教室所在地,还没进门就听到施工噪音。在该辅导中心的办公室,一位自称可以代表“汇文”的苏先生说,目前正在进行的辅导班是由三个不同的辅导班临时拼凑起来的,其中一个是师大学生组织的,由于报名者人数不够,单独开课的资金困难。
记者了解到,省会不少辅导机构都是这样操作的,招生人数达不到一定数额时,就与其他辅导机构合并,以节省成本。至于“名师”,很多是在读大学生,招生前期散发“小广告”,后期便成为“名师”。
省会27中一位张老师说,辅导班之所以这么红火,其原因是,家长想让孩子利用暑假多学习些知识,或者是有些家长存在跟风心理,看到别人的孩子都报了辅导班,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报要吃亏;还有的是孩子放假在家,随便报个班,让孩子有点事干。“但是,很多都没有考虑孩子自己的感受。”
8月1日下午,记者电话咨询了石家庄市教育局负责社会办学的相关部门,该部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规定,开设的辅导机构应该具备《办学许可证》、《收费许可证》、财政部门提供的正式税票等。他提醒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时除查看以上几个证件外,还应该实际考察一下再做决定。
|